索引号:

002489444/2024-000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1-02

发布单位: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两个入选!浙江省《“十项重大工程”典型经验做法》公布

发布时间: 2024-01-02 09:53:16

来源: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日,浙江省“十项重大工程”总专班办公室印发《“十项重大工程”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创新推进“十项重大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市发改委《杭州市全力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杭州市多措并举、凝聚力量,全面推进“光伏倍增行动”》两个案例成功入选。

全力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能力和总部企业的集聚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杭州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迭代升级总部政策,认定首批468家总部企业,全力推进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杭州发布总部经济新政22条,进一步扶持、培育和引进总部企业,积极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更好发挥总部经济在促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积极作用。

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系统集成”,出台总部经济支持政策。一是迭代升级22条总部经济新政。今年1月,杭州市发布《关于推动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23]3号),设立不低于1.2亿元的专项资金,开展总部企业星级培育计划。星级培育计划属国内首创,是通过营收、税收、研发等核心指标评定星级后,予以企业差异化政策支持,并选树一批“杭州市卓越贡献总部企业家”。二是健全总部经济配套政策。陆续制定总部经济实施细则、星级评定办法、总部类商业商务用地出让管理办法、小客车指标配置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总部新政全面落地。三是加强总部经济载体建设。进一步拓展总部经济承载空间,强化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引导总部企业向高能级平台集聚。在杭州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等核心区块,规划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平台。

二是坚持“市区联动”,建立总部经济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全市统筹推进机制。组建市总部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全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各区县纷纷参照组建成立区级总部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构建“市区联动、区县为主”工作体系。明确各区、县(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各地负责制定差异化的总部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举措。市级部门加强统筹指导和行业管理。三是实施“招大引强”“杭商回家”计划。强化总部盯引项目策划,建立总部企业招商清单,实施项目首报首谈制和信息共享制。梳理全市“走出去”发展总部企业清单,实施动态服务管理,引导企业回归。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开展总部企业认定和政策兑现。一是企业“在线申报”、审核“一网通办”。开发建设杭州市总部企业认定管理平台,平台实现了企业工商登记、上市情况、专利数量、股权关系等数据的自动归集,减少企业的填报负担,实现企业“全流程”在线申报、部门“一站式”在线审核。5月底启动总部企业申报认定工作,目前已认定468家总部企业(共审核1448家成员企业)。二是“亲清在线”“一键直达”。杭州将通过“亲清在线”政策超市平台,实现总部企业星级奖励资金一键直达、便捷秒兑。三是政策礼包精准推送。企业通过总部认定管理平台在线实现星级奖励、人才政策、小客车车牌指标、商务错峰通行证等配套政策“一键申领兑现”。

实施成效

一是杭州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按2022年杭州市内营业收入、税收贡献口径计算,468家总部企业总营收合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2.5%,营收占全市比重达35%,2022年地方财政贡献合计比上年同期增长20.1%,杭州全力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总部企业在杭发展壮大。9月,全国工商联正式公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市有42家企业上榜,已连续21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其中阿里巴巴、荣盛控股等28家已通过总部企业认定。

三是总部支持政策惠及企业。杭州市总部政策、总部企业认定和星级评定工作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杭州加快完善总部企业配套支持政策,全力推进总部企业政策兑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总部企业归属感、获得感。

多措并举 凝聚力量

全面推进“光伏倍增行动”

杭州市作为“资源小市、用能大市”,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突破980亿千瓦时,日最高用电负荷超过2027万千瓦。在核电、火电、风电资源禀赋不足的背景下,通过实施“光伏倍增工程”,大力加强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提升本地电力保供能力和清洁能源占比,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今年以来,全市光伏并网和备案容量双创新高,一批集中式光伏电站顺利开工,1—11月全市新增光伏并网78万千瓦,目前累计并网容量29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已翻一番,有效提升电力负荷调峰能力,助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专班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市光伏项目推进情况,由常务副市长牵头组建全市光伏建设领导小组,专班研究全市光伏推进模式、机制、政策,定期开展专题调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是坚持全域统筹和区县示范。以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牵引,已有七个区县(市)成功申报国家和省级试点。萧山区创新提出“光伏整村推进”理念,对列入试点的村集体按照装机容量给予一次性50万、65万、75万不等额外补贴。临安区锚定“一人一千瓦光伏”建设目标,坚持城乡发展、生态治理和光伏开发同步推进,开发了龙岗玉岩山尾矿库治理生态光伏项目、潜川镇和太湖源镇农光互补等一系列光伏项目。

三是大力实施六大领域“光伏+”行动。实施“光伏+”工业、公共建筑、交通、商业、居民、农林等6大领域光伏工程,新建厂房及老旧厂房升级改造,光伏开发“宜建尽建”。加快推进装机容量大、调峰效果明显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一手抓现有项目落地,一手抓重大项目谋划。

四是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试点先行。选取7家公共机构为首批试点,由市能源集团、大有集团作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合计建成并网光伏装机2280千瓦。在试点基础上,制定《杭州市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方案》《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管理指引(试行)》,全面摸排市属公共机构建筑屋顶承载能力、可利用面积、光照条件等情况,开展全市推广工作。

五是加强政策研究和支持举措。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杭州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优化简化审批(备案)流程,完善光伏发电消纳保障机制。实施财政激励政策,对年光伏利用小时数超过800小时的光伏项目投资主体给予0.2元/瓦一次性补助。

工作成效

一是有效提升电力负荷调峰能力。按照60%的顶峰能力计算,全市光伏装机可为大电网削减高峰负荷约170万千瓦,有效帮助缓解迎峰度夏期间用电负荷缺口问题。

二是有力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以来,全市8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现配套光伏“宜建尽建”。西子洁能、格力电器等企业采用“光储一体化”模式,不仅节约企业用电成本,也为企业用电安全增加一份保障。

三是全力助推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以萧山区益农镇群围村为例,通过光伏整村建设试点工作,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052千瓦,光伏发电为村集体每年增收约126万元。同时,该村安装光伏的农户每年可享受3000千瓦时免费用电量,让村民实打实地体会到共同富裕建设的成果。

四是合力营造节能低碳社会风尚。在杭州市民中心等示范带动下,初步统计,全市公共机构已并网光伏项目50个以上,火车东站、西站、萧山机场三期等大型公共机构普遍配建光伏设施。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光伏建设和节能主题宣传,广泛传递绿色低碳理念。

打印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489444/2024-00002

发布机构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1-02

两个入选!浙江省《“十项重大工程”典型经验做法》公布

发布日期: 2024-01-02 09:53

浏览次数:

近日,浙江省“十项重大工程”总专班办公室印发《“十项重大工程”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创新推进“十项重大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市发改委《杭州市全力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杭州市多措并举、凝聚力量,全面推进“光伏倍增行动”》两个案例成功入选。

全力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能力和总部企业的集聚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杭州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迭代升级总部政策,认定首批468家总部企业,全力推进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杭州发布总部经济新政22条,进一步扶持、培育和引进总部企业,积极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更好发挥总部经济在促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积极作用。

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系统集成”,出台总部经济支持政策。一是迭代升级22条总部经济新政。今年1月,杭州市发布《关于推动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23]3号),设立不低于1.2亿元的专项资金,开展总部企业星级培育计划。星级培育计划属国内首创,是通过营收、税收、研发等核心指标评定星级后,予以企业差异化政策支持,并选树一批“杭州市卓越贡献总部企业家”。二是健全总部经济配套政策。陆续制定总部经济实施细则、星级评定办法、总部类商业商务用地出让管理办法、小客车指标配置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总部新政全面落地。三是加强总部经济载体建设。进一步拓展总部经济承载空间,强化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引导总部企业向高能级平台集聚。在杭州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等核心区块,规划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平台。

二是坚持“市区联动”,建立总部经济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全市统筹推进机制。组建市总部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全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各区县纷纷参照组建成立区级总部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构建“市区联动、区县为主”工作体系。明确各区、县(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各地负责制定差异化的总部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举措。市级部门加强统筹指导和行业管理。三是实施“招大引强”“杭商回家”计划。强化总部盯引项目策划,建立总部企业招商清单,实施项目首报首谈制和信息共享制。梳理全市“走出去”发展总部企业清单,实施动态服务管理,引导企业回归。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开展总部企业认定和政策兑现。一是企业“在线申报”、审核“一网通办”。开发建设杭州市总部企业认定管理平台,平台实现了企业工商登记、上市情况、专利数量、股权关系等数据的自动归集,减少企业的填报负担,实现企业“全流程”在线申报、部门“一站式”在线审核。5月底启动总部企业申报认定工作,目前已认定468家总部企业(共审核1448家成员企业)。二是“亲清在线”“一键直达”。杭州将通过“亲清在线”政策超市平台,实现总部企业星级奖励资金一键直达、便捷秒兑。三是政策礼包精准推送。企业通过总部认定管理平台在线实现星级奖励、人才政策、小客车车牌指标、商务错峰通行证等配套政策“一键申领兑现”。

实施成效

一是杭州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按2022年杭州市内营业收入、税收贡献口径计算,468家总部企业总营收合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2.5%,营收占全市比重达35%,2022年地方财政贡献合计比上年同期增长20.1%,杭州全力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总部企业在杭发展壮大。9月,全国工商联正式公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市有42家企业上榜,已连续21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其中阿里巴巴、荣盛控股等28家已通过总部企业认定。

三是总部支持政策惠及企业。杭州市总部政策、总部企业认定和星级评定工作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杭州加快完善总部企业配套支持政策,全力推进总部企业政策兑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总部企业归属感、获得感。

多措并举 凝聚力量

全面推进“光伏倍增行动”

杭州市作为“资源小市、用能大市”,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突破980亿千瓦时,日最高用电负荷超过2027万千瓦。在核电、火电、风电资源禀赋不足的背景下,通过实施“光伏倍增工程”,大力加强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提升本地电力保供能力和清洁能源占比,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今年以来,全市光伏并网和备案容量双创新高,一批集中式光伏电站顺利开工,1—11月全市新增光伏并网78万千瓦,目前累计并网容量29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已翻一番,有效提升电力负荷调峰能力,助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专班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市光伏项目推进情况,由常务副市长牵头组建全市光伏建设领导小组,专班研究全市光伏推进模式、机制、政策,定期开展专题调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是坚持全域统筹和区县示范。以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牵引,已有七个区县(市)成功申报国家和省级试点。萧山区创新提出“光伏整村推进”理念,对列入试点的村集体按照装机容量给予一次性50万、65万、75万不等额外补贴。临安区锚定“一人一千瓦光伏”建设目标,坚持城乡发展、生态治理和光伏开发同步推进,开发了龙岗玉岩山尾矿库治理生态光伏项目、潜川镇和太湖源镇农光互补等一系列光伏项目。

三是大力实施六大领域“光伏+”行动。实施“光伏+”工业、公共建筑、交通、商业、居民、农林等6大领域光伏工程,新建厂房及老旧厂房升级改造,光伏开发“宜建尽建”。加快推进装机容量大、调峰效果明显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一手抓现有项目落地,一手抓重大项目谋划。

四是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试点先行。选取7家公共机构为首批试点,由市能源集团、大有集团作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合计建成并网光伏装机2280千瓦。在试点基础上,制定《杭州市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方案》《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管理指引(试行)》,全面摸排市属公共机构建筑屋顶承载能力、可利用面积、光照条件等情况,开展全市推广工作。

五是加强政策研究和支持举措。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杭州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优化简化审批(备案)流程,完善光伏发电消纳保障机制。实施财政激励政策,对年光伏利用小时数超过800小时的光伏项目投资主体给予0.2元/瓦一次性补助。

工作成效

一是有效提升电力负荷调峰能力。按照60%的顶峰能力计算,全市光伏装机可为大电网削减高峰负荷约170万千瓦,有效帮助缓解迎峰度夏期间用电负荷缺口问题。

二是有力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以来,全市8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现配套光伏“宜建尽建”。西子洁能、格力电器等企业采用“光储一体化”模式,不仅节约企业用电成本,也为企业用电安全增加一份保障。

三是全力助推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以萧山区益农镇群围村为例,通过光伏整村建设试点工作,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052千瓦,光伏发电为村集体每年增收约126万元。同时,该村安装光伏的农户每年可享受3000千瓦时免费用电量,让村民实打实地体会到共同富裕建设的成果。

四是合力营造节能低碳社会风尚。在杭州市民中心等示范带动下,初步统计,全市公共机构已并网光伏项目50个以上,火车东站、西站、萧山机场三期等大型公共机构普遍配建光伏设施。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光伏建设和节能主题宣传,广泛传递绿色低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