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489444/2024-16054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6-12 16:58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临平2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6-12 16:58
浏览次数: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市长三角重大合作平台,加快推进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建议》(临平25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临平区政府会办,现答复如下:
为落实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补足“上海研发孵化+杭州智造落地”载体短板,增强临平区“融沪桥头堡”发展动能,2021年以来,市发改委会同临平区在深入调研后提出,推动临平区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相关建设思路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关于提升试验区建设战略高度、提升临平区综合交通能级等建议,对更高质量推动试验区落地建设、推动沪杭科创产业高水平合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一、关于提升试验区建设战略高度方面
一是党建引领,建立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2022年,以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破难题、促发展、助共富”活动为契机,由市发改委牵头,市规资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市投促局与临平区发改局、南苑街道、东湖街道共9家单位的相关支部建立党建联建机制,以“队伍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为着力点,跨部门、跨层级联动破解跨区域合作、产业协同发展等难题,以一个党建共同体形式,三级联动共推试验区建设。二是谋篇布局,高质量编制试验区建设方案。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智库支持,积极指导临平区开展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梳理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领域产业合作项目、与沪同城营商环境改革事项等三张清单,形成了以沪乍杭站城一体化超级TOD开发工程等事项为代表的沪杭合作十大标志性工程。三是加强宣传,推动试验区建设纳入更高层次战略规划。经过市区两级合力争取,“打造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实验区”已列入2023年浙江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重大平台”清单,并纳入《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指导临平区加快完成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编制,明确具体合作领域、空间布局、合作路径和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省市等更高层面支持批复,推动试验区早日挂牌并实体化运作。
二、关于提升临平区综合交通能级方面
临平区通过实施交通强区三年行动计划,与上海方向已初步构建起“三高两铁两运河两干线”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即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申嘉湖杭高速三条高速公路,沪昆铁路、沪杭高铁两条铁路干线,京杭运河、杭申线两条内河航道,G320、G104两条国道干线。2022年,云溪高架路、沪杭高速抬升路段、东湖和望梅快速路二期建成通车,运河二通道建成通航,明智作业区建设纳入《杭州港总体规划》并加快布局,沪乍杭铁路进入预可研编制阶段,杭州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陆续启动,临平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临平区融沪交通建设,以沪乍杭铁路及铁路枢纽建设为契机,积极对接勘察设计单位,对临平北站车站规模等有关事宜进行深入论证,后续将根据论证结果科学确定站点规模,并积极支持将临平北站更名为杭州北站。同时,完善枢纽周边路网,强化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320国道余杭博陆至仁和段(临平段)工程、星都大道(星河南路至海宁界段)等工程建设。
三、关于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方面
近年来,杭州市积极支持临平区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加快布局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载体,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浙大高研院机电系统概念验证中心、服务型制造研究院等陆续落户临平,成为临平区快速实现资源整合、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支持临平区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试点区域,鼓励临平区各类创新研发机构向长三角区域提供服务,实现科技资源跨区域高效利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临平区作为杭州面向上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阵地,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分中心建设,以“空间+技术+产业+资本”为服务模式,在智能制造、健康医疗、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领域,实现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效沟通和结合。
联系人:区域处 阮蓉
联系电话:8525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