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44/2024-159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信息生成日期 2024-07-01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桐庐2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7-01 10:52:18

来源: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桐庐21号)收悉。市发改委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对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扩中提低’方面的支持力度”方面

近年来,杭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先后于2018年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2020年实现“3020”全覆盖,2022年实现“5030”全覆盖。2023年,印发实施《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着力提高全市农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以山区4县为重点,推动实施产业增效、就业增薪、改革增财、帮扶增血“四增工程”。印发《建立“种楼”与“种田”利益分享机制,促进西部县(市)共同富裕2024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落实1000亩粮功区异地代保任务。其中,桐庐落实300亩粮功区。通过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五百万元补助资金,桐庐百江镇后河村整合各方资源,既实现了集聚搬迁又对村庄进行了提升改造。桐庐县创新“乡村共富经营单元”,引导镇村推进建设强村公司,发展飞地经济、抱团物业,建立消薄增收“一村一方案”,已有158个村实现“8050”,但仍有23个薄弱村未完成“8050”目标任务,部分山区村确实存在位置偏远、资源贫乏,产业基础、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造血”能力仍然较低,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下一步,在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扩中提低”支持力度方面,市发改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等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全要素激活乡村资源价值。一是积极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重点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引导土地和山林流转,推动“小田变大田”。二是强化市域联动发展,统筹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建立城区与山区县(市)空间资源协作机制,做大做强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新兴生态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和应用,系统增强山区县(市)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实施农业农村领域三个“一号工程”。建设1个未来农场、10个数字农业工厂、100个数字乡村,农村电商销售额200亿元以上。实施“百项百亿”计划,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四是推动金融赋能县域共富改革,积极培育山区县(市)重点企业上市,提升县域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满意度。发挥好“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对山区县(市)招大引强和生态培育作用。

(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新型综合种养。因地制宜推广稻经轮作、稻渔共生、稻禽协同等“水稻+”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稻田新型综合种养20万亩(其中新增10万亩)。二是开发“土特产”资源。多途径拓展茶叶、水果、中药材、蚕桑、水产、花卉苗木、特色小吃等乡村“土特产”发展空间,探索建立具有杭州辨识度的乡村“土特产”数据库,争取认定省级名优“土特产”。深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新增绿色食品55个。三是实施“十链百亿”计划。推动乡村产业成链集群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单条产值十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10条。力争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97%,基本实现“8050”目标。

(三)积极搭建共富平台,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增收工作。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清单式支持举措,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机制,用活协作帮扶资金和渠道,确保全市农民增收继续保持“三个高于”增长态势。一是深化“共享村居”试点。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激活资产资源,新增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3000宗以上。二是持续探索和丰富拓展国企国资、民营企业、发达地区、高等院校、村村抱团等多元化帮扶互助模式。推广党建联建、乡贤带富等创新模式,打造“之江同心·结伴共富”统战品牌。高质量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和区县协作等工作,迭代完善新一轮山海协作工作体系,深化产业链山海协作,突出一体化产业招商、强化上下游协作配套。大力推行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代种代养、来料加工等增收组合举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0个,助力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拓展村级公益性岗位种类与数量,探索发展劳务合作社,设立共富学院专业教学基地和农民田间课堂,开展专业培训、技术指导。

(四)深入推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以实现“自然、传统、现代、和谐”的“杭州意象”为目标,累计推进三县(市)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21个,其中13个已创成省级样板区,5个获评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2024年,将持续推进8个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创建工作(新增试点6个),其中包括桐庐县城乡风貌续建样板区试点1个:桐庐隐逸田园县域风貌区;新建样板区试点3个:桐庐“富春画卷·未来之城”综合品质区、桐庐“富春山岭·云上畲乡”县域风貌区、桐庐“清风古韵·红色山乡”县域风貌区(详见附件1)。

二、关于“加快推动市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方面

目前,我市已建成“二绕十射三连”的高速公路网体系,普通国省道网持续优化升级,高等级内河水运网实现通江达海。桐庐作为我市西部三县(市)之一,近年来交通格局持续提升,目前已形成了以杭新景高速、临建高速为主轴,“两纵四横”普通国省道网(两纵:S219、S218;四横:G320、S309、S310、S214)为支撑,县乡道为补充的公路网格局,但对标实现共同富裕,全面融入杭州主城,仍存在干线公路少、快速走廊少、对外联系通道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下一步,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市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市发改委会同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融杭交通建设。为进一步缩短西部县(市)到杭州主城的时空距离,增强西部县(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将重点加快融杭交通项目建设,完善“环线+放射线”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一是加快推进杭淳开高速公路建设。杭淳开高速公路杭州段长183公里,涉及富阳、桐庐、淳安三个区县,对加快桐庐等西部区县(市)融杭发展,带动沿线集聚转型,促进沿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已于2023年11月纳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部分重要节点已按照初步设计深度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先行段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合温高速桐庐至义乌段建设。本项目线路由北向南经临安、富阳、桐庐三个区县,其中桐庐段约6.269公里,力争2025年开工建设。

(二)优化县域交通路网。一是加强顶层谋划。随着我省国省道布局规划的相继出台和线位逐步调整到位,各区县农村公路网络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为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根据省厅《浙江省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和相关工作要求,市交通运输局正开展杭州市农村公路网规划导则编制工作,用以指导全市各区、县(市)梳理完善农村公路网体系。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综合考虑桐庐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统筹研究全域交通布局,加快《桐庐县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桐庐县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等规划研究,全力构建以“四纵六横”国省干线网为主骨架的外联主通道,以县道为骨架的内畅主通道,以乡道、村道为脉络的区域路网格局,实现“等级化、网络化、品质化、智慧化”的公路网格。三是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国省道、农村公路等建设,加快完善高效联通的县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近期重点推进S310奉化至桐庐公路桐庐窄溪至麻蓬段改建工程、桐庐县东站配套公交枢纽工程、安吉至洞头公路桐庐凤川至新合段改建工程(柴雅线)、徐七线富春江镇过境段建设工程(环镇西路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详见附件2)。

三、关于“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方面

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的监测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共同富裕推进情况,省、市共富办分别开展2023年共同富裕考核评价工作,主要包括省对市(区县)考核与市对区县考核两部分内容。2023年度共同富裕考核评价工作从指标目标、工作推进、模式创新、试点推进、宣传交流与督查晾晒六大模块开展,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完整、科学地指标评价体系。

下一步,为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市共富考核将按照领域聚焦、衔接充分、群众有感、操作性强的原则,优化调整考核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好考评指挥棒作用。

(一)优化完善共同富裕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紧紧围绕共同富裕“1311”工作体系,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六大方面开展考核工作。如,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指标;城乡建设主要包括4个“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建成共富工坊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指标等指标;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省内异地结算定点医院开通率、中小学“示范食堂”创建数量与新建体育健身设施等指标。

(二)更新迭代2024版共同富裕考核指标。指标数量从70个优化调整为50个,分为长期指标和阶段性指标两类。长期指标相对固定,是对示范区较长一个阶段推进情况的监测评价。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等。阶段性指标会定期调整,是结合示范区的推进实际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每年迭代更新一批群众有感的工作性指标。如: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新(改)建城市公园、新建体育健身设施等。

(三)进一步激活牵头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功能。一是健全工作统筹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协同推进机制,市共富办负责全市共同富裕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完善重点领域攻坚机制。印发《2024年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工作要点》和《2024年杭州市共同富裕“十大行动”》,明确78项重点任务,32项共同富裕重大政策,优化50项共同富裕指标目标,形成领雁工程强基促富、稳企拓岗就业攻坚等“十大行动”,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不断把共同富裕建设引向深入。三是优化工作评价督导机制。精简考核评估数量和内容,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持续对会议精神、领导批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进行交办督办,定期开展常态监测、通报晾晒和赛马激励。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机制。总结提炼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更多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家级、省级刊物采用。加强共同富裕主题宣传,深化与智库单位协同合作,重视共同富裕舆论宣传引导,定期开展社会建设领域舆情监测分析。

联系人:市发改委综合协调处  陈国海

联系电话:85251932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8日

打印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489444/2024-15914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7-01 10:52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桐庐2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7-01 10:52

浏览次数: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桐庐21号)收悉。市发改委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对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扩中提低’方面的支持力度”方面

近年来,杭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先后于2018年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2020年实现“3020”全覆盖,2022年实现“5030”全覆盖。2023年,印发实施《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着力提高全市农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以山区4县为重点,推动实施产业增效、就业增薪、改革增财、帮扶增血“四增工程”。印发《建立“种楼”与“种田”利益分享机制,促进西部县(市)共同富裕2024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落实1000亩粮功区异地代保任务。其中,桐庐落实300亩粮功区。通过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五百万元补助资金,桐庐百江镇后河村整合各方资源,既实现了集聚搬迁又对村庄进行了提升改造。桐庐县创新“乡村共富经营单元”,引导镇村推进建设强村公司,发展飞地经济、抱团物业,建立消薄增收“一村一方案”,已有158个村实现“8050”,但仍有23个薄弱村未完成“8050”目标任务,部分山区村确实存在位置偏远、资源贫乏,产业基础、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造血”能力仍然较低,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下一步,在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扩中提低”支持力度方面,市发改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等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全要素激活乡村资源价值。一是积极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重点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引导土地和山林流转,推动“小田变大田”。二是强化市域联动发展,统筹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建立城区与山区县(市)空间资源协作机制,做大做强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新兴生态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和应用,系统增强山区县(市)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实施农业农村领域三个“一号工程”。建设1个未来农场、10个数字农业工厂、100个数字乡村,农村电商销售额200亿元以上。实施“百项百亿”计划,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四是推动金融赋能县域共富改革,积极培育山区县(市)重点企业上市,提升县域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满意度。发挥好“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对山区县(市)招大引强和生态培育作用。

(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新型综合种养。因地制宜推广稻经轮作、稻渔共生、稻禽协同等“水稻+”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稻田新型综合种养20万亩(其中新增10万亩)。二是开发“土特产”资源。多途径拓展茶叶、水果、中药材、蚕桑、水产、花卉苗木、特色小吃等乡村“土特产”发展空间,探索建立具有杭州辨识度的乡村“土特产”数据库,争取认定省级名优“土特产”。深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新增绿色食品55个。三是实施“十链百亿”计划。推动乡村产业成链集群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单条产值十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10条。力争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97%,基本实现“8050”目标。

(三)积极搭建共富平台,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增收工作。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清单式支持举措,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机制,用活协作帮扶资金和渠道,确保全市农民增收继续保持“三个高于”增长态势。一是深化“共享村居”试点。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激活资产资源,新增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3000宗以上。二是持续探索和丰富拓展国企国资、民营企业、发达地区、高等院校、村村抱团等多元化帮扶互助模式。推广党建联建、乡贤带富等创新模式,打造“之江同心·结伴共富”统战品牌。高质量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和区县协作等工作,迭代完善新一轮山海协作工作体系,深化产业链山海协作,突出一体化产业招商、强化上下游协作配套。大力推行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代种代养、来料加工等增收组合举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0个,助力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拓展村级公益性岗位种类与数量,探索发展劳务合作社,设立共富学院专业教学基地和农民田间课堂,开展专业培训、技术指导。

(四)深入推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以实现“自然、传统、现代、和谐”的“杭州意象”为目标,累计推进三县(市)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21个,其中13个已创成省级样板区,5个获评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2024年,将持续推进8个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创建工作(新增试点6个),其中包括桐庐县城乡风貌续建样板区试点1个:桐庐隐逸田园县域风貌区;新建样板区试点3个:桐庐“富春画卷·未来之城”综合品质区、桐庐“富春山岭·云上畲乡”县域风貌区、桐庐“清风古韵·红色山乡”县域风貌区(详见附件1)。

二、关于“加快推动市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方面

目前,我市已建成“二绕十射三连”的高速公路网体系,普通国省道网持续优化升级,高等级内河水运网实现通江达海。桐庐作为我市西部三县(市)之一,近年来交通格局持续提升,目前已形成了以杭新景高速、临建高速为主轴,“两纵四横”普通国省道网(两纵:S219、S218;四横:G320、S309、S310、S214)为支撑,县乡道为补充的公路网格局,但对标实现共同富裕,全面融入杭州主城,仍存在干线公路少、快速走廊少、对外联系通道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下一步,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市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市发改委会同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融杭交通建设。为进一步缩短西部县(市)到杭州主城的时空距离,增强西部县(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将重点加快融杭交通项目建设,完善“环线+放射线”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一是加快推进杭淳开高速公路建设。杭淳开高速公路杭州段长183公里,涉及富阳、桐庐、淳安三个区县,对加快桐庐等西部区县(市)融杭发展,带动沿线集聚转型,促进沿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已于2023年11月纳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部分重要节点已按照初步设计深度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先行段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合温高速桐庐至义乌段建设。本项目线路由北向南经临安、富阳、桐庐三个区县,其中桐庐段约6.269公里,力争2025年开工建设。

(二)优化县域交通路网。一是加强顶层谋划。随着我省国省道布局规划的相继出台和线位逐步调整到位,各区县农村公路网络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为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根据省厅《浙江省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和相关工作要求,市交通运输局正开展杭州市农村公路网规划导则编制工作,用以指导全市各区、县(市)梳理完善农村公路网体系。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综合考虑桐庐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统筹研究全域交通布局,加快《桐庐县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桐庐县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等规划研究,全力构建以“四纵六横”国省干线网为主骨架的外联主通道,以县道为骨架的内畅主通道,以乡道、村道为脉络的区域路网格局,实现“等级化、网络化、品质化、智慧化”的公路网格。三是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国省道、农村公路等建设,加快完善高效联通的县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近期重点推进S310奉化至桐庐公路桐庐窄溪至麻蓬段改建工程、桐庐县东站配套公交枢纽工程、安吉至洞头公路桐庐凤川至新合段改建工程(柴雅线)、徐七线富春江镇过境段建设工程(环镇西路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详见附件2)。

三、关于“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方面

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的监测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共同富裕推进情况,省、市共富办分别开展2023年共同富裕考核评价工作,主要包括省对市(区县)考核与市对区县考核两部分内容。2023年度共同富裕考核评价工作从指标目标、工作推进、模式创新、试点推进、宣传交流与督查晾晒六大模块开展,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完整、科学地指标评价体系。

下一步,为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市共富考核将按照领域聚焦、衔接充分、群众有感、操作性强的原则,优化调整考核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好考评指挥棒作用。

(一)优化完善共同富裕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紧紧围绕共同富裕“1311”工作体系,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六大方面开展考核工作。如,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指标;城乡建设主要包括4个“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建成共富工坊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指标等指标;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省内异地结算定点医院开通率、中小学“示范食堂”创建数量与新建体育健身设施等指标。

(二)更新迭代2024版共同富裕考核指标。指标数量从70个优化调整为50个,分为长期指标和阶段性指标两类。长期指标相对固定,是对示范区较长一个阶段推进情况的监测评价。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等。阶段性指标会定期调整,是结合示范区的推进实际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每年迭代更新一批群众有感的工作性指标。如: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新(改)建城市公园、新建体育健身设施等。

(三)进一步激活牵头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功能。一是健全工作统筹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协同推进机制,市共富办负责全市共同富裕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完善重点领域攻坚机制。印发《2024年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工作要点》和《2024年杭州市共同富裕“十大行动”》,明确78项重点任务,32项共同富裕重大政策,优化50项共同富裕指标目标,形成领雁工程强基促富、稳企拓岗就业攻坚等“十大行动”,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不断把共同富裕建设引向深入。三是优化工作评价督导机制。精简考核评估数量和内容,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持续对会议精神、领导批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进行交办督办,定期开展常态监测、通报晾晒和赛马激励。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机制。总结提炼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更多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家级、省级刊物采用。加强共同富裕主题宣传,深化与智库单位协同合作,重视共同富裕舆论宣传引导,定期开展社会建设领域舆情监测分析。

联系人:市发改委综合协调处  陈国海

联系电话:85251932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