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44/2023-0009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信息生成日期 2023-06-12

备注/文号

点击率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55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6-12 16:21:18

来源: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新发挥钱塘区“产”“教”优势,引领杭州“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建议 》(555号)收悉,由我委主办,经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2021年,杭州市正式获批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以来,杭州市紧密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目标,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完善产教融合支持体系,市区协同推进钱塘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我市城东智造大走廊的重要节点,当前,钱塘区正立足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加快“产业+学科”的模式创新,汇聚发展新功能。

(一)强化市区协同,系统推进。一是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聚合发改、经信、教育、科技、财政、人社、国资委、税务等部门合力,提升工作实效,研究出台《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每年通过《杭州市产教融合工作要点》落实年度重点任务、明确主体责任。二是推动“科学城+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钱塘科学城”实体化运行平台,高标准编制《科学城发展战略规0.划》《科学城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区校高层统筹会商、“1+1+1”高层组团式联系高校、区校日常联席协商、高校联盟等六大举措,多方位推动区校联系。三是建设政策支撑体系。统筹制定园、企、校三方协同的一系列组合政策,出台《杭州市钱塘区打造全省产才融合示范高地行动计划》《关于实施钱塘“领飞计划”打造新时代高能级产业发展战略平台若干政策意见》《杭州 市钱塘区关于深化政校企合作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作方案》等若干文件,强化政策供给,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 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二)深化多链融合,创新发展。一是搭建“钱塘校融产学研一体化”数字平台。充分发挥辖区14所高校乃至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和专家资源库优势,改革技术经理人绩效激励制度,打造“钱塘校融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目前该平台覆盖科技企业5544家、专家智库4633名,促成产学研合作584项,共达成校企合作横向课题126项、专利申报和转让106项。二是创新“产教研学用”融合模式。跟进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做强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钱塘中心,实施“百博入企、千智入库、万企创新”的“百千万”行动,累计促成重大区校合作项目30余个,校企合作项目500多个,组织博士入企500余人,建立专家智库5000余人,服务区内企业1000余家,为300余家企业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截止目前,区内高校共有产业学院35个,联合企业建设创新中心26个,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班级121个。三是深入打造“一校一品”区校合作项目。建设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联想新视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跨境电商学院等平台项目6个;中国计量大学科技园扩园、浙江工业大学校友产业园落户等产业项目16个;中国计量大学-新松机器人研究生实践基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美迪凯光电“校社政企”四方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项目80个。

(三)加快以产优教,精准培养。一是定期编制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报告和技能类紧缺职业目录。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及时掌握我市重点战略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反馈重点产业需求调研报告。以企业用工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围绕我市重点工作、重点产业布局定期发布杭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二是面向重点产业优化学科布局。鼓励钱塘区高校面向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科学城标志性产业以及元宇宙、数字经济等先导型产业发展亟需,设置学科专业。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群)、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检测、质量标准、检验检疫学科群)等高校优长学科冲刺国家“双一流”和 A+学科。三是鼓励培养产业实用人才。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推动龙头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定制专业课程、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企业和院校成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医药港小镇及区内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共建“杭州医药港制药学院”。

(四)加强以教促产,提升技能。一是推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支持推荐钱塘区申报建设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培养一批世界级的高技能人才。举办第八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现资源嫁接人才跨界互动,7个金钥匙奖项达成落地意向。二是积极打造“名城工匠”。按照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部署要求,推进“浙派工匠”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打造技术工人时代样板,组织开展区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金牌工人评选。2022年认定区技能大师工作10个、首席技师10人,金牌工人50人。三是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作用。依托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为钱塘区域内各类企业、高等院校、技工院校、教科研机构开展免费实训,为校企合作搭建优质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大力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钱塘区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9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0.9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0.44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切实推动钱塘区优质资源集聚,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钱塘样板”,为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探索“杭州路径”。

一是加快构建市域联合体,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以区内14所高校为科教资源枢纽,以中科院医学所和钱塘科创中心2大核心科研单位为牵引,以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N个科创平台为支撑,打造“14+2+N科创平台体系”。支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建设,探索统筹协调、成果转化、区域协同等关键机制体制创新试点,进一步释放高校和科研平台创新资源的潜能。

二是推动优势产业迭代升级,建设高新产业主阵地。打造以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引领,元宇宙、数字经济、高技术服务等先导型、赋能型产业为支撑的“2+X”硬核科技产业。加强产学研融通创新,积极构建博士专家入企等新型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新兴模式。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育人项目,共筑职教改革样板地。鼓励高校围绕重点产业优化学科布局,引导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校企联合承担研发项目。打造一个环高校知识创新圈,一个高校创新创业联合体,一张校友招商引智大网络的“1+1+1”钱塘校友经济新名片。

四是深化创新开放区域协同,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以科学城为依托,开展登记、产权、转化交易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机制探索试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与上海等长三角创新高地的科创合作,主动承接城西科创资源溢出及优质科创成果在科学城转移转化,打造区域性成果转化的首选地。

联系人:市发改委社会处  孟青青

联系电话:85253470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30日



打印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489444/2023-00094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6-12 16:21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55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6-12 16:21

浏览次数: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新发挥钱塘区“产”“教”优势,引领杭州“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建议 》(555号)收悉,由我委主办,经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2021年,杭州市正式获批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以来,杭州市紧密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目标,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完善产教融合支持体系,市区协同推进钱塘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我市城东智造大走廊的重要节点,当前,钱塘区正立足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加快“产业+学科”的模式创新,汇聚发展新功能。

(一)强化市区协同,系统推进。一是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聚合发改、经信、教育、科技、财政、人社、国资委、税务等部门合力,提升工作实效,研究出台《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每年通过《杭州市产教融合工作要点》落实年度重点任务、明确主体责任。二是推动“科学城+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钱塘科学城”实体化运行平台,高标准编制《科学城发展战略规0.划》《科学城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区校高层统筹会商、“1+1+1”高层组团式联系高校、区校日常联席协商、高校联盟等六大举措,多方位推动区校联系。三是建设政策支撑体系。统筹制定园、企、校三方协同的一系列组合政策,出台《杭州市钱塘区打造全省产才融合示范高地行动计划》《关于实施钱塘“领飞计划”打造新时代高能级产业发展战略平台若干政策意见》《杭州 市钱塘区关于深化政校企合作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作方案》等若干文件,强化政策供给,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 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二)深化多链融合,创新发展。一是搭建“钱塘校融产学研一体化”数字平台。充分发挥辖区14所高校乃至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和专家资源库优势,改革技术经理人绩效激励制度,打造“钱塘校融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目前该平台覆盖科技企业5544家、专家智库4633名,促成产学研合作584项,共达成校企合作横向课题126项、专利申报和转让106项。二是创新“产教研学用”融合模式。跟进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做强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钱塘中心,实施“百博入企、千智入库、万企创新”的“百千万”行动,累计促成重大区校合作项目30余个,校企合作项目500多个,组织博士入企500余人,建立专家智库5000余人,服务区内企业1000余家,为300余家企业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截止目前,区内高校共有产业学院35个,联合企业建设创新中心26个,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班级121个。三是深入打造“一校一品”区校合作项目。建设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联想新视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跨境电商学院等平台项目6个;中国计量大学科技园扩园、浙江工业大学校友产业园落户等产业项目16个;中国计量大学-新松机器人研究生实践基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美迪凯光电“校社政企”四方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项目80个。

(三)加快以产优教,精准培养。一是定期编制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报告和技能类紧缺职业目录。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及时掌握我市重点战略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反馈重点产业需求调研报告。以企业用工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围绕我市重点工作、重点产业布局定期发布杭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二是面向重点产业优化学科布局。鼓励钱塘区高校面向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科学城标志性产业以及元宇宙、数字经济等先导型产业发展亟需,设置学科专业。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群)、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检测、质量标准、检验检疫学科群)等高校优长学科冲刺国家“双一流”和 A+学科。三是鼓励培养产业实用人才。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推动龙头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定制专业课程、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企业和院校成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医药港小镇及区内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共建“杭州医药港制药学院”。

(四)加强以教促产,提升技能。一是推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支持推荐钱塘区申报建设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培养一批世界级的高技能人才。举办第八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现资源嫁接人才跨界互动,7个金钥匙奖项达成落地意向。二是积极打造“名城工匠”。按照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部署要求,推进“浙派工匠”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打造技术工人时代样板,组织开展区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金牌工人评选。2022年认定区技能大师工作10个、首席技师10人,金牌工人50人。三是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作用。依托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为钱塘区域内各类企业、高等院校、技工院校、教科研机构开展免费实训,为校企合作搭建优质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大力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钱塘区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9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0.9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0.44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切实推动钱塘区优质资源集聚,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钱塘样板”,为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探索“杭州路径”。

一是加快构建市域联合体,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以区内14所高校为科教资源枢纽,以中科院医学所和钱塘科创中心2大核心科研单位为牵引,以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N个科创平台为支撑,打造“14+2+N科创平台体系”。支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建设,探索统筹协调、成果转化、区域协同等关键机制体制创新试点,进一步释放高校和科研平台创新资源的潜能。

二是推动优势产业迭代升级,建设高新产业主阵地。打造以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引领,元宇宙、数字经济、高技术服务等先导型、赋能型产业为支撑的“2+X”硬核科技产业。加强产学研融通创新,积极构建博士专家入企等新型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新兴模式。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育人项目,共筑职教改革样板地。鼓励高校围绕重点产业优化学科布局,引导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校企联合承担研发项目。打造一个环高校知识创新圈,一个高校创新创业联合体,一张校友招商引智大网络的“1+1+1”钱塘校友经济新名片。

四是深化创新开放区域协同,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以科学城为依托,开展登记、产权、转化交易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机制探索试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与上海等长三角创新高地的科创合作,主动承接城西科创资源溢出及优质科创成果在科学城转移转化,打造区域性成果转化的首选地。

联系人:市发改委社会处  孟青青

联系电话:85253470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