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44/2023-0009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信息生成日期 2023-06-12

备注/文号

点击率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51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6-12 16:16:56

来源: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产业为先,推动“工业上楼”规范发展垂直增效的建议》(第519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经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相关工作

在当前我市可供开发工业用地稀缺,低效工业用地腾退成本高、难度大的现状下,以开发区(园区)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工业上楼”,加快探索制定并落地实施相关政策与配套细则,是推动杭州产业转型升级、园区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抓手。前期我市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1.制定实施支持政策。如今年2月初市政府研究出台的《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其中明确由市经信局牵头实施五大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政策,特别提出要“促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支持提升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推动工业设备上楼,经批准实施改造提升的项目,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容积率一般不低于2.5,有建设条件的项目可试点探索容积率至3.5左右。

2.开展专题调研活动。4月底,市委书记刘捷率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广州、深圳学习考察,其中重点学习了深圳“工业上楼”创新模式,目前,深圳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4.2,计划连续5年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而且大多工业上楼的空间是由深圳市属、区属国资平台建设,千方百计创新机制,最大限度保障了工业快速发展。

3.扎实推进课题研究。为加强杭州工业楼宇建设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工业经济发展如何突破土地瓶颈约束提供参谋,市发改委开展《基于五大产业生态圈构建下的工业楼宇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并将该课题列为今年重点攻坚项目,着力研究“工业上楼”在我市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成功打造现实样板。如钱塘区探索产业布局从横向铺排到纵向扩展,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2022年新谋划高创WORLD、和达智谷等12个工业综合体形式的“工业上楼”,涉及土地1890亩,总投资281亿元,可新增产业空间361万平方米,用“小面积”实现了“大产能”。

二、借鉴经验情况

目前国内“工业上楼”的成功经验,主要借鉴香港模式和新加坡模式两种。

以中国香港工业大厦为代表的“工业上楼”模式,其地块容积率较高(一般在3.0以上,建筑高可达百米),引入产业的门类以手工业、服装、医药、电子等轻型产业为主。珠三角地区引入该模式后,打造了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等一系列成功案例。但该模式先天存在货运效率有限、无法适应重型设备上楼、高层厂房运用度较低等不足。

新加坡堆叠厂房模式,集“货运装卸、停车、生产研发制造仓储、员工休息”于一体,满足了多样化、多功能的园区产业需求。长三角地区借鉴该模式后,打造出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六期、腾飞新苏工业坊等成功案例。但该模式也存在造价较高使用不经济的问题。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与商务办公不同的是,工业领域千行千面,通用化的“工业上楼”政策及单一的建设指引未必能满足工业各行业门类企业对生产空间的要求。因此杭州应全面调研汲取外地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打造适合杭州实际的“工业上楼”新模式。

1.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工业上楼”工作涉及纵向涉及市、区县、镇街三级,横向涉及经信、规资、发改、城建、环保、消防等多条线、多部门。建议组建由市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对政策调研制定、任务分工协同、决策重大事项、审议具体方案、协调相关问题等进行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并进一步加强批后监管。

2.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落实落细《促进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开发区(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月度通报、季度晾晒等工作机制,确保全市开发区(园区)不折不扣完成今年1000万方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为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提供低成本、优质、定制化厂房空间。发挥市区两级国企作用,通过“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供应”模式,推动产业空间保障由“供地”向“供楼供地”并举转变。

3.鼓励存量用地盘活。坚持每年低效工业用地盘活1万亩的任务,鼓励挖掘存量低效用地空间潜力,提升低效企业亩均效益,综合采取收回收购、提升改造、市场流转、异地置换等多种形式,推进零星、低效工业用地向开发区(园区)集聚,形成集聚效应。鼓励属地政府或国有独资公司参与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参照“标准地”要求签订新的履约监管协议和出让合同补充协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支持企业自主改造。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在自有用地范围内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土地整理、地下空间开发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市级层面重点在规划调整、用地审批上加强支持保障。


联系人:产业与城镇发展处  汤珏琳

联系电话:85251803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19日



打印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489444/2023-00092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6-12 16:16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51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6-12 16:16

浏览次数: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产业为先,推动“工业上楼”规范发展垂直增效的建议》(第519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经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相关工作

在当前我市可供开发工业用地稀缺,低效工业用地腾退成本高、难度大的现状下,以开发区(园区)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工业上楼”,加快探索制定并落地实施相关政策与配套细则,是推动杭州产业转型升级、园区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抓手。前期我市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1.制定实施支持政策。如今年2月初市政府研究出台的《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其中明确由市经信局牵头实施五大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政策,特别提出要“促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支持提升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推动工业设备上楼,经批准实施改造提升的项目,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容积率一般不低于2.5,有建设条件的项目可试点探索容积率至3.5左右。

2.开展专题调研活动。4月底,市委书记刘捷率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广州、深圳学习考察,其中重点学习了深圳“工业上楼”创新模式,目前,深圳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4.2,计划连续5年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而且大多工业上楼的空间是由深圳市属、区属国资平台建设,千方百计创新机制,最大限度保障了工业快速发展。

3.扎实推进课题研究。为加强杭州工业楼宇建设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工业经济发展如何突破土地瓶颈约束提供参谋,市发改委开展《基于五大产业生态圈构建下的工业楼宇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并将该课题列为今年重点攻坚项目,着力研究“工业上楼”在我市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成功打造现实样板。如钱塘区探索产业布局从横向铺排到纵向扩展,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2022年新谋划高创WORLD、和达智谷等12个工业综合体形式的“工业上楼”,涉及土地1890亩,总投资281亿元,可新增产业空间361万平方米,用“小面积”实现了“大产能”。

二、借鉴经验情况

目前国内“工业上楼”的成功经验,主要借鉴香港模式和新加坡模式两种。

以中国香港工业大厦为代表的“工业上楼”模式,其地块容积率较高(一般在3.0以上,建筑高可达百米),引入产业的门类以手工业、服装、医药、电子等轻型产业为主。珠三角地区引入该模式后,打造了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等一系列成功案例。但该模式先天存在货运效率有限、无法适应重型设备上楼、高层厂房运用度较低等不足。

新加坡堆叠厂房模式,集“货运装卸、停车、生产研发制造仓储、员工休息”于一体,满足了多样化、多功能的园区产业需求。长三角地区借鉴该模式后,打造出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六期、腾飞新苏工业坊等成功案例。但该模式也存在造价较高使用不经济的问题。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与商务办公不同的是,工业领域千行千面,通用化的“工业上楼”政策及单一的建设指引未必能满足工业各行业门类企业对生产空间的要求。因此杭州应全面调研汲取外地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打造适合杭州实际的“工业上楼”新模式。

1.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工业上楼”工作涉及纵向涉及市、区县、镇街三级,横向涉及经信、规资、发改、城建、环保、消防等多条线、多部门。建议组建由市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对政策调研制定、任务分工协同、决策重大事项、审议具体方案、协调相关问题等进行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并进一步加强批后监管。

2.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落实落细《促进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开发区(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月度通报、季度晾晒等工作机制,确保全市开发区(园区)不折不扣完成今年1000万方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为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提供低成本、优质、定制化厂房空间。发挥市区两级国企作用,通过“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供应”模式,推动产业空间保障由“供地”向“供楼供地”并举转变。

3.鼓励存量用地盘活。坚持每年低效工业用地盘活1万亩的任务,鼓励挖掘存量低效用地空间潜力,提升低效企业亩均效益,综合采取收回收购、提升改造、市场流转、异地置换等多种形式,推进零星、低效工业用地向开发区(园区)集聚,形成集聚效应。鼓励属地政府或国有独资公司参与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参照“标准地”要求签订新的履约监管协议和出让合同补充协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支持企业自主改造。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在自有用地范围内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土地整理、地下空间开发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市级层面重点在规划调整、用地审批上加强支持保障。


联系人:产业与城镇发展处  汤珏琳

联系电话:85251803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