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44/2023-001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信息生成日期 2023-06-12

备注/文号

点击率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城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6-12 17:15:55

来源: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工业上楼”提振实体经济的建议》(上城9号)收悉。市发改委会同上城区政府、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和市税务局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加快推动杭州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凝心聚力打好“经济翻身仗”,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五大产业生态圈,铸就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的发展路径和奋斗目标。然而,随着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工业用地稀缺,工业厂房难求,工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日益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您在建议中提出的以“工业上楼”为突破口,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工业上楼”提振实体经济不失为当前解决困局的有效突破口,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一、“工业上楼”助推经济发展

推行工业上楼,助力地方政府推行土地集约化利用,推动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提升工业用地的投资 、开发强度,使有限的产业空间得以最大化利用;二是在满足原有企业对生产空间需求的同时,释放更多产业发展空间,变相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便于招商引资及避免过多企业因成本问题外迁;三是强调规划先行,引领后续的开发建设与招商运营,企业生产、设计、研发环节不再受制于空间局限,切合企业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四是把产业相关企业最大限度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内, 有效引导产业发展布局, 实现产业聚集;五是在工业厂房中融入生产配套、生活服务配套等,实现空间集约、功能复合目标。同时,写字楼化的办公环境也可满足高端人才对研发生产环境的需求。

二、“工业上楼”的借鉴与思考

目前,国内“工业上楼”的成功模式主要借鉴香港模式和新加坡模式两种。以中国香港工业大厦为代表的“工业上楼”模式,其地块容积率较高(一般在3.0以上,建筑高可达百米),引入产业的门类以手工业、服装、医药、电子等轻型产业为主。国内珠三角地区引入该模式后,也打造了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等一系列成功案例。但该模式先天存在货运效率有限、无法适应重型设备上楼、高层厂房运用度较低等不足。而新加坡堆叠厂房模式集“货运装卸、停车、生产研发制造仓储、员工休息”于一体,满足了多样化、多功能的园区产业需求。国内长三角地区借鉴该模式后也打造出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六期、腾飞新苏工业坊等成功案例。但该模式也存在造价较高,使用不经济的问题。

通过对比,我们认为工业领域有千行千面的特点,通用化的“工业上楼”政策及单一的建设指引未必能满足工业各行业门类企业对生产空间的要求。当然,失败的案例更多。因此,“工业上楼”好处虽多,却也要因地制宜,并非所有工业企业都适合在高楼中进行生产,所以,杭州应汲取外地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努力寻求适合杭州市情发展的“工业上楼”新模式。

三、关于组团赴“工业上楼”发展前沿地区调研

近日,由杭州市委书记带队,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南下广东考察深圳、广州,杭州各相关部门和13个区县市主要负责人悉数参加。其中,重点学习了深圳“工业上楼”创新模式,该市目前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4.2,计划连续5年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厂房空间,并且大多工业上楼空间由国资平台建设,做到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下一步,杭州将立足杭州土地利用、资源禀赋、产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着力研究深圳“工业上楼”模式,努力探索“工业上楼”杭州模式。

四、关于出台“工业上楼”相关扶持政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改、经信、财政、税务等多个市级部门均各司其职,始终坚决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通过出政策、下指标、促晾晒,努力拼经济,抓产业,促发展。关于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和标准厂房建设,主要出台了以下政策。

1.出台《关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杭政〔2023〕5号)。其中,在纳入“8+4”政策体系的五大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中提出,促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推动工业设备上楼和工业标准厂房建设。

2.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23〕13号)。其中,明确提出由市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对开发区(园区)所在区、县(市)给予一定奖补,统筹用于支持开发区(园区)建设、回购自持性质的标准厂房,建设通用研发类物业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

3.出台《杭州市本级“腾笼换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前提下,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1%,安排“腾笼换鸟”专项经费10亿元,重点用于盘活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标准厂房建设等。

4.开展《基于五大产业生态圈构建下的工业楼宇建设模式研究》课题调研。为加强杭州工业楼宇建设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工业经济发展如何突破土地瓶颈约束提供参谋,市发改委将上述课题列为今年重点攻坚项目,着力研究“工业上楼”在我市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五、关于在上城区笕桥机场周边区域开展“工业上楼”试点

关于在上城区笕桥街道同协路以北环笕桥机场周边区域开展“工业上楼”试点工作的建议,经研究,笕桥机场作为坐落于主城区的军用机场,对周边区域楼层高度有着不得超过50米的严格限制,不能满足“工业上楼”对厂房楼层高度的需求。

在当前我市可供开发工业用地稀缺,低效工业用地腾退成本高、难度大的现状下,加快探索制定并落地实施适合杭州市情的“工业上楼”相关政策,是推动杭州产业转型升级、园区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抓手。同时,“工业上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纵向涉及市、区县、镇街三级,横向涉及发改、规资、经信、城建、环保、消防等多部门。下步,我们将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统筹推动“工业上楼”相关工作有序开展,也恳请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产业处  毛益华

联系电话:85252302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19日



打印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489444/2023-00110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6-12 17:15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城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6-12 17:15

浏览次数: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工业上楼”提振实体经济的建议》(上城9号)收悉。市发改委会同上城区政府、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和市税务局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加快推动杭州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凝心聚力打好“经济翻身仗”,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五大产业生态圈,铸就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的发展路径和奋斗目标。然而,随着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工业用地稀缺,工业厂房难求,工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日益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您在建议中提出的以“工业上楼”为突破口,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工业上楼”提振实体经济不失为当前解决困局的有效突破口,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一、“工业上楼”助推经济发展

推行工业上楼,助力地方政府推行土地集约化利用,推动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提升工业用地的投资 、开发强度,使有限的产业空间得以最大化利用;二是在满足原有企业对生产空间需求的同时,释放更多产业发展空间,变相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便于招商引资及避免过多企业因成本问题外迁;三是强调规划先行,引领后续的开发建设与招商运营,企业生产、设计、研发环节不再受制于空间局限,切合企业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四是把产业相关企业最大限度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内, 有效引导产业发展布局, 实现产业聚集;五是在工业厂房中融入生产配套、生活服务配套等,实现空间集约、功能复合目标。同时,写字楼化的办公环境也可满足高端人才对研发生产环境的需求。

二、“工业上楼”的借鉴与思考

目前,国内“工业上楼”的成功模式主要借鉴香港模式和新加坡模式两种。以中国香港工业大厦为代表的“工业上楼”模式,其地块容积率较高(一般在3.0以上,建筑高可达百米),引入产业的门类以手工业、服装、医药、电子等轻型产业为主。国内珠三角地区引入该模式后,也打造了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等一系列成功案例。但该模式先天存在货运效率有限、无法适应重型设备上楼、高层厂房运用度较低等不足。而新加坡堆叠厂房模式集“货运装卸、停车、生产研发制造仓储、员工休息”于一体,满足了多样化、多功能的园区产业需求。国内长三角地区借鉴该模式后也打造出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六期、腾飞新苏工业坊等成功案例。但该模式也存在造价较高,使用不经济的问题。

通过对比,我们认为工业领域有千行千面的特点,通用化的“工业上楼”政策及单一的建设指引未必能满足工业各行业门类企业对生产空间的要求。当然,失败的案例更多。因此,“工业上楼”好处虽多,却也要因地制宜,并非所有工业企业都适合在高楼中进行生产,所以,杭州应汲取外地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努力寻求适合杭州市情发展的“工业上楼”新模式。

三、关于组团赴“工业上楼”发展前沿地区调研

近日,由杭州市委书记带队,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南下广东考察深圳、广州,杭州各相关部门和13个区县市主要负责人悉数参加。其中,重点学习了深圳“工业上楼”创新模式,该市目前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4.2,计划连续5年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厂房空间,并且大多工业上楼空间由国资平台建设,做到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下一步,杭州将立足杭州土地利用、资源禀赋、产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着力研究深圳“工业上楼”模式,努力探索“工业上楼”杭州模式。

四、关于出台“工业上楼”相关扶持政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改、经信、财政、税务等多个市级部门均各司其职,始终坚决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通过出政策、下指标、促晾晒,努力拼经济,抓产业,促发展。关于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和标准厂房建设,主要出台了以下政策。

1.出台《关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杭政〔2023〕5号)。其中,在纳入“8+4”政策体系的五大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中提出,促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推动工业设备上楼和工业标准厂房建设。

2.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23〕13号)。其中,明确提出由市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对开发区(园区)所在区、县(市)给予一定奖补,统筹用于支持开发区(园区)建设、回购自持性质的标准厂房,建设通用研发类物业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

3.出台《杭州市本级“腾笼换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前提下,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1%,安排“腾笼换鸟”专项经费10亿元,重点用于盘活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标准厂房建设等。

4.开展《基于五大产业生态圈构建下的工业楼宇建设模式研究》课题调研。为加强杭州工业楼宇建设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工业经济发展如何突破土地瓶颈约束提供参谋,市发改委将上述课题列为今年重点攻坚项目,着力研究“工业上楼”在我市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五、关于在上城区笕桥机场周边区域开展“工业上楼”试点

关于在上城区笕桥街道同协路以北环笕桥机场周边区域开展“工业上楼”试点工作的建议,经研究,笕桥机场作为坐落于主城区的军用机场,对周边区域楼层高度有着不得超过50米的严格限制,不能满足“工业上楼”对厂房楼层高度的需求。

在当前我市可供开发工业用地稀缺,低效工业用地腾退成本高、难度大的现状下,加快探索制定并落地实施适合杭州市情的“工业上楼”相关政策,是推动杭州产业转型升级、园区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抓手。同时,“工业上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纵向涉及市、区县、镇街三级,横向涉及发改、规资、经信、城建、环保、消防等多部门。下步,我们将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统筹推动“工业上楼”相关工作有序开展,也恳请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产业处  毛益华

联系电话:85252302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