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44/2022-1555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信息生成日期 2022-08-02

备注/文号

点击率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临平1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8-02 16:50:40

来源: 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化沪杭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创新新增长极的建议》(临平19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临平区被市委赋予了“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的发展定位。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关于打造高能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试验区等建议,对推动临平区代表杭州第一方阵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一、关于强化交通协同,打造高能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临平区同处上海与杭州两大都市圈一小时交通圈覆盖范围内,高铁、高速、水运等交通要素网络联系紧密,人流、物流、产业往来密切,枢纽地位突出,区域综合优势明显。目前临平区已形成联通沪杭“双铁三高”的主通道格局,即沪昆铁路、沪杭高铁两条铁路干线,以及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申嘉湖杭三条高速公路。融沪通道规划研究不断深化,沪乍杭铁路规划建设稳步推进,杭海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沪杭高速等既有通道通行水平持续优化,运河二通道等水上联系通道加快建设,融沪格局不断拓展丰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临平区融沪交通建设,以沪乍杭铁路及铁路枢纽建设为契机,完善枢纽周边路网,加强枢纽与城市轨道、地面公交、慢行系统融合。强化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沪杭高速公路临平段改建工程和京杭运河二通道,加快320国道余杭博陆至仁和段(临平段)工程建设,加快104国道临平段改建工程(永玄快速路)、525国道、304省道等高等级对外联系道路项目技术前期研究。支持临平区积极争取将沪乍杭临平北站更名为杭州北站,提升临平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二、关于强化产业协同,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试验区

去年以来,市发改委会同临平区开展深入调研,形成了临平区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的初步思路:

总体定位上,突出“四个最”:努力成为要素流动最便捷的“开放枢纽港”、产业协同最紧密的“未来智造城”、品质服务最优越的“同城生活圈”、一体化改革最先行的“合作试验田”。

建设路径上,突出“双向融合”:主动融沪,率先构建与沪“办事无差别”营商环境和“零壁垒、零区分、零损耗”的要素流动环境、同城化品质生活环境;深度融杭,加强市级支持,积极导入主城优质资源,打造主城区核心节点新城。

空间布局上,突出“双枢纽”支撑,构建“一核一片一环”空间布局:一核:依托临平北站、经开区生物医药板块、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板块等重点平台打造未来智造核,成为服务上海科创功能、承接产业溢出的主阵地,推动在临平实施沪乍杭站城一体化超级TOD开发工程,打造杭州都市圈东北部综合交通枢纽。一片:依托临平南站、艺尚小镇、工业互联网小镇、算力小镇等重点平台打造数创服务片,建设服务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一环:串联崇贤港区、明智港区和天万港区等枢纽打造运河通道环,打通海河多式联运大通道,成为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杭州湾北岸内河港口集疏运中心。

重点领域上,突出“双产业”引领:生物医药产业瞄准上海张江药谷和临港生命蓝湾园区,推动前端研发、中端制造、后端应用各环节全面对接上海生物医药资源,联合构建全产业链闭环。工业互联网产业对接上海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等产品需求和张江人工智能岛前端研发设计平台,共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和纺织服装传统行业工业智能应用,共创智能硬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同时围绕两大标志性产业,打造商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店小二”型高品质配套生产性服务集群。

合作机制上,探索四类合作模式:依托临平南站、临平北站高铁枢纽,打造临平南站-虹桥商务协作区和临平北站-临港片区创新飞地,探索“双向离岸飞地”模式;依托临平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引入上海临港集团、张江集团等园区运营机构,探索“品牌输入”模式;联合上海有关平台管理机构,探索临平新城相关片区“合作开发”模式;支持由上海有实力开发主体主导,探索大运河科创片区“委托开发”模式。

目前,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工作已列入杭州市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标志性事项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临平区开展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研究,提出试验区详细建设内容时序、具体合作领域、体制机制试验等内容清单,推动试验区早日挂牌。


联系人:区域处  阮蓉

联系电话:85251834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14日  


打印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489444/2022-15554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8-02 16:50

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临平1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8-02 16:50

浏览次数: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化沪杭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创新新增长极的建议》(临平19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临平区被市委赋予了“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的发展定位。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关于打造高能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试验区等建议,对推动临平区代表杭州第一方阵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一、关于强化交通协同,打造高能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临平区同处上海与杭州两大都市圈一小时交通圈覆盖范围内,高铁、高速、水运等交通要素网络联系紧密,人流、物流、产业往来密切,枢纽地位突出,区域综合优势明显。目前临平区已形成联通沪杭“双铁三高”的主通道格局,即沪昆铁路、沪杭高铁两条铁路干线,以及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申嘉湖杭三条高速公路。融沪通道规划研究不断深化,沪乍杭铁路规划建设稳步推进,杭海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沪杭高速等既有通道通行水平持续优化,运河二通道等水上联系通道加快建设,融沪格局不断拓展丰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临平区融沪交通建设,以沪乍杭铁路及铁路枢纽建设为契机,完善枢纽周边路网,加强枢纽与城市轨道、地面公交、慢行系统融合。强化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沪杭高速公路临平段改建工程和京杭运河二通道,加快320国道余杭博陆至仁和段(临平段)工程建设,加快104国道临平段改建工程(永玄快速路)、525国道、304省道等高等级对外联系道路项目技术前期研究。支持临平区积极争取将沪乍杭临平北站更名为杭州北站,提升临平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二、关于强化产业协同,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试验区

去年以来,市发改委会同临平区开展深入调研,形成了临平区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的初步思路:

总体定位上,突出“四个最”:努力成为要素流动最便捷的“开放枢纽港”、产业协同最紧密的“未来智造城”、品质服务最优越的“同城生活圈”、一体化改革最先行的“合作试验田”。

建设路径上,突出“双向融合”:主动融沪,率先构建与沪“办事无差别”营商环境和“零壁垒、零区分、零损耗”的要素流动环境、同城化品质生活环境;深度融杭,加强市级支持,积极导入主城优质资源,打造主城区核心节点新城。

空间布局上,突出“双枢纽”支撑,构建“一核一片一环”空间布局:一核:依托临平北站、经开区生物医药板块、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板块等重点平台打造未来智造核,成为服务上海科创功能、承接产业溢出的主阵地,推动在临平实施沪乍杭站城一体化超级TOD开发工程,打造杭州都市圈东北部综合交通枢纽。一片:依托临平南站、艺尚小镇、工业互联网小镇、算力小镇等重点平台打造数创服务片,建设服务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一环:串联崇贤港区、明智港区和天万港区等枢纽打造运河通道环,打通海河多式联运大通道,成为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杭州湾北岸内河港口集疏运中心。

重点领域上,突出“双产业”引领:生物医药产业瞄准上海张江药谷和临港生命蓝湾园区,推动前端研发、中端制造、后端应用各环节全面对接上海生物医药资源,联合构建全产业链闭环。工业互联网产业对接上海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等产品需求和张江人工智能岛前端研发设计平台,共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和纺织服装传统行业工业智能应用,共创智能硬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同时围绕两大标志性产业,打造商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店小二”型高品质配套生产性服务集群。

合作机制上,探索四类合作模式:依托临平南站、临平北站高铁枢纽,打造临平南站-虹桥商务协作区和临平北站-临港片区创新飞地,探索“双向离岸飞地”模式;依托临平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引入上海临港集团、张江集团等园区运营机构,探索“品牌输入”模式;联合上海有关平台管理机构,探索临平新城相关片区“合作开发”模式;支持由上海有实力开发主体主导,探索大运河科创片区“委托开发”模式。

目前,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工作已列入杭州市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标志性事项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临平区开展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研究,提出试验区详细建设内容时序、具体合作领域、体制机制试验等内容清单,推动试验区早日挂牌。


联系人:区域处  阮蓉

联系电话:85251834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