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44/2021-000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1-12

发布单位:

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市发改委年度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发布时间: 2021-01-12 11:23:54

来源: 市发改委

序号目标名称考核指标年度完成情况年度完成工作量
1稳定物价    1.加强“菜篮子”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优化布局,新增生产、流通环节和调整零售环节监测点不少于50家,实现全国价格监测质量考核满分。  
    2.加强价格分析、预测、预警,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协调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足额发放价格补贴,兜住民生底线。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
    1.加强“菜篮子”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优化布局,完成监测点增点扩面50家的目标任务,1-4季度全国价格监测数据质量考核满分。
    2.面对疫情,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密切关注价格走势,服务政府决策;关注民生,扎实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兜底民生底线。今年1-9月连续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全市153余万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1.95亿元;累计向全市60余万企业退休人员发放浮动价格补贴1.09亿元(市人力社保局因省平台原因,部分月份数据暂无法统计,具体金额为估算数据)。
    3.   2020年,我市CPI累计上涨2.1%,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21位;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与台州并列全省第5位,完成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5%的价格调控目标。
100%
2信用杭州建设    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家政”“信易贷”“信用+园区”等信用应用场景落地。
    1.实现“安心找家政”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对接,推出2个“信用+家政服务”应用场景;
    2.实现杭州“E融平台”与全国“信易贷”平台对接,新增2个信用贷款产品;
    3.结合钱江分,在一个特色小镇(园区)试点开展“信用+园区”创建活动,推出5个守信激励场景应用。
    一、“信用+家政”
    (一)完成情况:“安心找家政”场景的技术开发已完成,与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实现数据共享,前端和后台的主要功能已经实现。目前已归集我市家政企业80家,家政人员信息38000余条。
    (二)工作举措、成效:1、杭州家政信用信息平台上线。为扩大家政信用信息应用范围、提升使用便捷程度,杭州家政信用信息平台积极开发了杭州“城市大脑”家政应用场景建设“安心找家政”,已与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成数据共享。2、与“钱江分”数据对接。在杭州城市大脑“安心找家政”应用场景中,增加家政服务人员的“钱江分”评价维度,达到完善家庭服务员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家政服务活动,维护家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设目标。3、推出三替家政应用场景。
    二、“信易贷”
    (一)与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优化数据共享机制,对接数据资源局、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新增全市不动产、人才、专利、人行全省有贷户、省税务、企业被执行人等数据维度;改进现有数据质量、更新、维度等问题,特别是税务、社保、公积金等关键数据问题,提升平台数据质量。(二)加强对接多方渠道,探索平台更多合作场景。以系统对接方式与国家信易贷平台成功对接,实现双方入口互赠,并将融资数据实时反馈给国家平台,成为“信易贷”全省第一个、杭州唯一的入口。此外,市经信局、市工商联合作,在与杭州市与市商务局合作,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惠企服务平台及杭商之家APP上线“杭州e融”入口,为平台扩充流量入口。(三)推出信用贷专项产品开发,目前平台已上线金融产品287个,其中信用类产品138个。平台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合开发平台专项产品,上线了和“杭信贷”、“联合银行小微e贷”两款信用贷专项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信贷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专业、更深层次的信息产品服务。
    三、 “信用+园区”
    萧山信息港小镇以一二期为试点,深入研究信用应用场景建设,从个人及企业法人两个角度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经过一年以来的建设和完善,信用分应用场景覆盖率日益提高,群体参与数量不断增加,信用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夯实基础,不断完善个人信用建设机制。一是出台信息港《钱江信用分试点办法(草案)》,从支持创新券额度再提升、支持会议室租赁享折扣、支持商配消费再优惠、支持媒体宣传优先化、支持园区活动报名扩范围、支持微巴士代金券免费领、支持流动车位办理享优惠等七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信息港小镇群体“钱江分”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信用体系影响力。二是增加信用应用场景,推出“信用分体检套餐”、   “信用码上游”服务等多项信用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各项优惠措施共受益5000余人,涉及100多家企业。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园区公众号、短视频等媒体渠道多次分阶段式进行宣传推广,借助媒体影响力,扩大信用体系宣传覆盖面,以激励群众提高信用意识,将信用分真正打造成为便民利民、提升素养的有效手段。(二)以点构面,信用制度框架更加健全打造服务企业信用应用场景,建立企业新型信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得出企业信用分,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统计模型。二是建立杭州湾信息港企业信用分大数据分析系统,并可直接嵌入信息港现有   OA   系统,定期自动或手动从各端口采集企业数据。同时,可对企业信用分进行汇总统计和走势分析。三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园区监管机制,为园区管理者开展和推动分级分类监管、防控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多管齐下,信用平台活动更加丰富积极与杭州惠民征信、市民卡中心对接,在人才招聘活动方面,通过对应聘者信用认证的方式,更好的帮助招聘企业确认应聘者信息的真实性,大大提高招聘的效率及精准度。在相亲交友方面,信息港“精英交友会”引入信用分模块,通过对交友人员信息的认证,增加活动的透明度,给职工更好的体验感,进一步扩大信用的渗透力。
100%
3规划编制实施    1.制定《杭州市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
    2.总结评估杭州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形成评估报告;
    3.编制《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形成初稿。
    总结评估杭州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报送省发改委;制定印发《杭州市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和《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费管理办法,经过市政府同意,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关于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录的通知》(杭政办函〔2020〕29号)基础上,增补部分2项一般专项规划和2项登记备案规划列入编制目录;完成《杭州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通过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和市规委会审议,形成《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初稿,向戴市长专题汇报。   纲要稿完成第一轮市级部门和区、县(市)征求意见,召开专题对接会,对接征求意见情况和专项规划编制情况。100%
4高质量发展    在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进入全省设区市排位前三名;在全国城市经济总量(GDP)排位中,进入前九名。    完成情况:据市统计局反馈,在2019年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杭州排名第1。1-9月,杭州GDP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8,全年排名暂未出。
    工作举措:1、牵头制定高质量发展指标和重要经济指标考核办法,以考核指挥棒,推动区县(市)、部门狠抓高质量发展。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在全国、全省排名实现进位。7大转型攻坚指标,除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受疫情影响,完成难度较大之外,其余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任务,为今后杭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2、承担全市经济运行工作专班职责,在全省争先创优MEI评价中,4-6月连续三次排名全省第1。下半年MEI评价改为最佳实践案例评选后,培育并推荐的高新区(滨江)、萧山区案例又成功入选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入选数并列全省第1。获得省土地指标、能耗指标、财政资金奖励。
    3、及时研判全市经济形势,形成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或市委市政府形势分析会审议通过。
100%
5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第一。    省发改委于6月28日公布今年营商环境成绩,我市营商环境便利度得分81.15分,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一。21个省评价一级指标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获得用水用气、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开放度、注销企业”等10个指标名列全省第一,办理建筑许可、跨境贸易、办理破产、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基本公共服务等6个指标第二,纳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2个指标第三,执行合同、信用体系和信用建设、服务非公经济等3个指标第四。100%
6经济体制改革    1.制定《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重点改革任务》;    已制定完成《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重点改革任务》,提出16项重点改革任务(占全市任务的41%),122条具体计划,分别由7位市领导牵头,涉及21家市直部门和4个区、县(市)。100%
    2.组织开展全市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审核转报省发改委。    两次征集各部门、区县“四个重大”谋划成果,形成初步方案,并按照省要求将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谋划成果报送至省发改委,持续与区县对接并深化完善,重大项目已由投资处牵头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四个重大”谋划成果以专题专栏的形式体现在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100%
    3.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制定完成《杭州市天然气体制改革初步方案》。    完成了《杭州市天然气发展对策》课题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制定了《杭州市天然气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相关工作;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发改、城管、财政、国资、司法等部门参加的全市天然气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先后赴各区、县(市)和长春、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兄弟城市考查调研,厘清改革思路。根据前期考察调研和座谈了解的情况,拟制了《关于杭州天然气体制改革相关情况的报告》,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国家和省关于天然气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杭州市天然气供应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其他城市管道天然气供应体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草拟了《杭州市天然气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拟议稿)》,并征求各区、县(市)和部门意见,市政府两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进行修改。目前《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在准备向市委改革委汇报相关制定情况。100%
    4.推进“标准地”改革,实现年内新出让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出让。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根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截至11月底,全市实现省级以上及以下平台两个100%,全市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292宗,出让面积10155.02亩,均实现100%“标准地”供地。主要举措有:
    一是多措并举推进“标准地”改革。通过“标准地+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标准地+审批提速”,“标准地+代办制”,全方位、高标准推进杭州市“标准地”改革。
    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工业用地“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模式,通过深化“亩均论英雄”优化产业用地管理,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竞税收,将宝贵的土地资源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助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巩固亲清政商关系。
    三是强化运用“标准地”改革成果。推动全市工业用地项目“补短板、促开工”,通过“标准地”招商模式,工业用地项目全部按“标准地”出让,明确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和排放等指标要求,加快项目落地。
100%
7会展中心建设    1.完成杭州大会展中心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论证,提出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体制建议。
    2.完成阿里全球总部项目桩基工程。
    1、5月15日,市发改委牵头起草的《关于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的情况汇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汇报中提出了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模式。目前大会展中心进展顺利,一期530亩土地已完成摘牌,计划于年底前开工。
    2、克服疫情影响,完成阿里全球总部项目桩基工程,目前已开始地下室施工。
100%
8扩大有效投资    1.会同市规资局出台《杭州市工业用地项目“补短板、促开工”工作指引》,提高产业项目落地率,实现制造业项目用地出让后半年内开工率达到70%。
    2.安排市重点实施项目374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257亿元。
    3.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交通投资增长15%、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
    1.今年4月7日,市发改委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拟定并印发了《杭州市工业用地项目“补短板、促开工”工作指引》,在全国率先实行工业用地“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模式,通过深化“亩均论英雄”优化产业用地管理,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目前全市4月8日至6月30日新出让的74宗工业用地,均达到半年内开工,半年内开工率100%。主要举措有:
    一是严格按照“标准地”实现净地出让。不断强化审批部门与招商部门的前后衔接,做深前期谋划,做好土地出让前的各项区域评估和“三通一平”等基础性保障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共出让工业用地295宗,出让面积10885亩,均实现100%“标准地”供地。
    二是建立“绿、黄、红”灯预警机制,重点推动亮红灯项目。各地发改、规资、住建等部门落实阶段专员跟踪项目进展,联合克难攻坚,加快推进亮灯项目,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全面应用“亲清在线”行政许可模块。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切实提高企业主体感受度,抢抓关键节点的审批进度。
    2.2020年,我市安排实施重点项目374个,1-12月,我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79.20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23.11%。主要举措及成效有:
    组织开展重大活动,营造项目推进浓厚氛围。一是开展两次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两次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仪式;全市共有93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251亿元。二是开展重大项目立功竞赛活动。会同市总工会通过评先评优、评选五一劳动奖章(状)等活动,充分发挥立功竞赛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强化项目协调服务,优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一是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期制定重点项目复工计划,分批落实87.5万个口罩助力74个省重点项目、273个市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复工。二是实施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在2020年重点实施项目中选取投资规模较大的重中之重项目,由28位市领导亲自挂钩联系、指导、协调,充分发挥市领导在协调推进重点项目上的突出作用。三是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成立“1+1+X”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建立“项目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发改委、市政府”三级协调服务机制,共现场调研137个项目,召开160次协调会,帮助解决130个问题,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有效发挥10个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派驻综合监督组作用,监督组监督检查1200余次,组织或参加协调会议550余次,提出整改意见230余条,发出《整改通知书》30余份,协调解决问题160余个。
    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提质提速提效。一是加强用地保障。用足用好省下达的农转用切块指标,制定《2020年杭州市本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实施项目139个,建设用地4272亩,同时,抢抓“窗口期”项目,22个单独选址重大项目上报省发改委争取用地指标,   9个项目列入第一批申报计划,有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会同财金处编制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名单,商请各银行在资金、利率等方面给予重点项目以重点支持,省市重点项目贷款累计超1000亿元。 
    3.1-11月,民间项目投资增长4.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1%、交通投资增长4.2%、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1.3%。主要举措有:
    一是投资总量及增幅位居全省前列。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年1-11月,杭州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排名全省第二,比全省平均高1.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在7%左右。在投资专班评价指数中,一、二季度投资目标完成度排名全省第一,三季度萧山区代表杭州市获全省投资专班争先创优行动“最佳实践”。
    二是投资结构仍需优化。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受1-11月工业投资仅增长5.5%(年度目标增长15%)的影响,完成全年目标难度很大。交通投资主要受疫情和地铁工程统计口径调整的双重影响,15%的年度目标也很难完成。(1-12月数据未出)
100%
9推进“六新”发展    抢抓新基建机遇,全面推动新基建、新消费、新智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六新”项目,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六新”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率先开展的“新基建”调研,形成的《杭州市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六新”发展行动方案》,已由市委市政府下发实施。召开全市“六新”发展现场会和专家研讨会,联合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杭州市“六新”发展“十大示范场景”建设指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靶向服务。召开“六新”媒体交流会,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持续宣传报道活动,会同新华社、浙江日报等12家国家和省市媒体推出报道80余篇,在全国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发挥“六新”牵头抓总作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9个新基建重大项目上报省里,总投资2286亿元,为阿里巴巴等5家企业7个数据中心项目争取用能指标45万吨标准煤,累计争取能耗指标90万吨标准煤。100%
10产业平台建设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杭州数创港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亿美元,华瑞航空实现主体施工,华润国际医疗中心实现开工,明电舍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项目一期工厂建筑、生产设备验收完成,开始试生产。    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   完成双随机抽查事项任务。组织专题普法讲座,   活动同步在凤凰网浙江客户端直播,观看人数达43.1万人次。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沟通联系,健全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和重点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加大项目走访服务力度,重点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现阶段可能面临的困难问题,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变化情况及原因、在建(拟建)项目进展情况、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对政府的诉求和建议,协助解决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点对点的服务与联系,克服疫情影响,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数创港项目、华瑞航空、华润国际医疗中心、明电舍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项目进展均符合预期。100%
    2.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
    3.出台《关于促进快递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一流快递之都的若干意见》。
    全市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累计完成固投92.5亿元。《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快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办函〔2020〕32号)已于7月27日正式印发。100%
    4.起草《关于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高新区(滨江)、余杭区开展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试点。    为满足产业园区留住人才需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市发改委会同市教育局、规资局、滨江区、余杭区等部门深入研究,针对产业园区人才子女“入园难”的问题,积极谋划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试点。现将完成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1、组建工作专班。根据2019年5月相关调研会议的精神,市发改委高度重视,提出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这一关键民生小事,以委职能处室为主,邀请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下城区教育局、丁兰幼儿园等单位专家组建了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试点工作。
    2、制定实施意见。在多方调研座谈的基础上,工作专班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关于探索推进我市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的调研与建议》,刊发在2019年第21期的《杭州政研》上。在此基础上,市发改委起草了《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并征求了23个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共征求到意见34条,采纳29条,于2020年5月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梳理了《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刊登于2020年第8期《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并制作了《政策解读》宣传册,发放至各区、县(市)相关部门和产业园区进行广泛宣传。
    3、开展实地调研。市发改委会同市教育局、规资局、建委和卫健委等部门数次赴滨江区和余杭区调研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工作,实地走访了海康威视、和欣科技、奥鸣网络科技和华立创客社区等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讨论建设改造方案。
    4、推进建设试点。截至目前,滨江区海康威视嵌入式幼儿园通过摇号的方式完成3个小班共计90名幼儿新生的招生,并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学。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网易、新华网、腾讯网等各大媒体竞相报导,仅在浙江新闻客户端2天的阅读量已超过38万人次。余杭区美纶幼儿园已完成装修改造,预计于2021年春季开园招生。从社会、家长、企业和区县的反映来看,该项工作反响强烈,社会各界给予一致好评。
          5、深入总结经验。在前期开展嵌入式幼儿园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关于推进我市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由试点向推广的有关思考》,对嵌入式幼儿园在招生模式、入园时限、在园时间、存量建筑改建幼儿园标准、建筑物使用功能变更限制、税费优惠政策、教师薪酬标准和规划布局依据八个创新突破点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思考。市领导批示:此项改革创新很有必要也已取得试点成效,应予鼓励。
100%
11区域一体化发展    1.联合出台《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共同打造杭州都市区行动计划》,印发《杭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任务清单》,印发《杭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重大项目库》。
    2.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正式开园。合杭梦想小镇完成启动区块正式投运,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政策互鉴工作。
    一、工作举措
    1、配合省编制《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深入开展国家、省长三角办交办的沿沪杭产业创新带研究。牵头做好都市圈、都市区规划共绘,协同湖州嘉兴绍兴起草《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共建杭州都市区行动计划》并以四市市政府名义发布,协同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修改完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并通过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审议。分别以临空经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旅游一体化为特色,牵头编制完成杭绍、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和千黄省际生态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
    2.筹备、保障开好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做好市委常委会研究贯彻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等重要会议保障,印发市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大都市区、G60科创走廊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重大项目库并抓好督促落实。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重点区块发展,争取1.8亿省专项资金支持杭州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建设,聚焦用于生态海岸带和杭绍一体化毗邻区块。
    3. 实现杭甬双方党政代表团互访,签订《共同唱好“双城记”全力服务建设“重要窗口”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数字经济全面合作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综合交通合作协议,强化十个方面深入合作。与舟山签署一个合作框架协议和高水平开放协同合作、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协调促成刘忻市长在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代表杭州市政府与上海嘉定、无锡、合肥及中电海康公司签订“感存算”一体化合作协议,推动一批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牵头组团参加进博会G60科创走廊配套活动“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际双循环政策发布会”,共同发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实施意见》。协调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国家科技部《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推进大会。
    二、工作成效
    1.   联合都市圈城市发布“六新”发展“十大示范场景”。全国首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式运行。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国区域中心落户杭州。新建5G基站数提前完成全年建设目标,基站规模、数量均居国内城市前列。联手打造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链,与中电海康及上海嘉定、无锡、合肥五方共建国内首家跨区域跨领域“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在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成功签约。对接上海高端科创资源,“浙江上海交大海洋应用技术研究院”、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先后落户杭州。推动参与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与中国商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杭州多个企业加入大飞机产业链。
    2.梦想小镇创新生态模式异地开花结果。位于张江科技园核心区的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正式开园,累计入驻各类高科技企业9家,入驻率80%,研发人员超过200人,6家企业已在余杭完成注册。位于合肥包河区的合杭梦想小镇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引进成长型创新企业10家,引进创新型人才120名。服务区域人才创新创业,长三角人才杭州枢纽在杭州开园,浙江人才大厦年底开工建设,大厦先导区块已入驻各类创新企业96家。
    3. 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新建航站楼(T4)及陆侧交通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商合杭铁路正式开通,杭州南站启用。金建铁路、杭温铁路控制性工程正式开工。杭州绕城西复线、临金高速公路建德至金华段、千黄高速淳安段建成通车。杭绍甬智慧高速先行节点开工建设。
    4.钱塘新区、余杭区分别与海宁市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三地共建政务服务“杭海通办”跨区域行政审批机制,15项商事高频事项实现   “只进一扇门,可办三地事”。杭绍、杭海城际轨道达成合作协议,未来将实现一票制同站换乘。
    5. 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实现与沪、苏、皖试点区域直接结算,覆盖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和定点医疗机构8219家。从上海引入的杭州国际学校白马湖校区、浙江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加快建设。市二医院等5家市级医院与上海13家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市七医院等牵头成立长三角专科联盟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市儿童医院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市妇产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开展深入合作。
100%
12重大项目建设    1.加快铁路杭州西站暨湖杭铁路工程建设,杭州段完成年度投资56亿元。    1.截至12月底,铁路杭州西站暨湖杭铁路工程杭州段年度完成投资79.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1.2%。
    2.截至12月底,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已建成并于12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吴山前村站-文一西路站(不含))可研已获省发改委批复,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度完成投资4.54亿元。
    3.截至12月底,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年度完成投资6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2%。
100%
    2.建成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完成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吴山前村站-文一西路站(不含))可研批复。
    3.加快建设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年度投资65亿元。
13未来社区建设    完成上城始版桥社区、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西湖之江社区、萧山瓜沥七彩社区、钱塘新区云帆社区等5个首批未来社区试点项目九大场景方案落地,并开工建设。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上城始版桥社区、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西湖之江社区、萧山瓜沥七彩社区、钱塘新区云帆社区等5个首批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均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并开工建设,具体进展情况为:上城始版桥社区汽车南站地块安置房、始版桥地块安置房、娃哈哈人才公寓、娃哈哈总部大楼均已开工建设;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常青、茶都名园、碑亭路南侧、碑亭路北侧四个安置房项目、邻里文化中心、小学、幼儿园均已开工建设;西湖之江社区邻里中心地块已开工建设;萧山瓜沥七彩社区一期已完工并投入运营,二期B区块已开工建设,C区块挂牌出让准备;钱塘新区云帆社区已全面开工建设。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1、积极争创试点。在全省两批60个试点项目中,我市共有11个试点列入(其中第一批7个、第二批4个),试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涵盖全拆重建类、拆改结合类、规划新建类、全域类等多种类型,其中上城始版桥社区、萧山瓜沥七彩社区分别被确定为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联系点。
    2、建立健全机制。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城建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市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分管城建副秘书长担任召集人、18个市级部门组成的统筹协调专班,各区县(市)也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区县(市)主抓”的工作体系。
    3、及时出台政策。出台《高质量推进杭州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9]90号),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资金保障、服务供给、数字转型、深化改革等方面指导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同时,会同市财政局、规划自然资源局、园文局、建委等市级部门,积极研究相应的政策操作细则。
    4、有力推进试点建设。统筹协调专班及时召开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建设方案联审会、规划方案论证会、实施方案评审会、专题协调会等,研究解决试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项目推进路径。刘忻市长、纪委陈擎苍书记多次赴项目现场实地调研督查,戴建平常务副市长、缪承潮副市长多次召开全市未来社区建设推进会,部署试点创建工作。市领导多次对未来社区建设作重要批示,要求我市在全省未来社区建设中当先锋,近期市领导批示:“未来社区工作很有意义、惠民利民,应抓紧抓好”。
    5、开展广泛宣传。围绕未来社区“建设内涵、实施路径、试点推进”等内容,通过开展大讨论、创新论坛、电视电台专访、报纸专刊、新媒体公众号等方式,加大对民众宣传力度,着力普及未来社区建设初心和理念。
100%
14清洁能源    新增煤炭消费项目实施减量替代。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5%以上。年底前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50台以上。    2019年煤炭消费总量已完成较2015年下降5%的目标,今年通过落后产能淘汰和关停富春江环保热电,前三季度又消减用煤68万吨,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疫情期间结合复工复产,对部分企业淘汰工作情况进行摸底。4月初,对涉及锅炉淘汰的企业逐一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淘汰工作进展情况和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协调生态环境、财政等相关部门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拟制了《关于下达2020年度杭州市燃煤锅炉淘汰改造计划的通知》,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切实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   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通知》要求,再次对全市锅炉淘汰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对列入淘汰计划的锅炉,完善一炉一策方案,明确淘汰方式和时间节点,并上报省能源局。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分配下达2020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燃煤锅炉淘汰部分)的通知》和《关于下达2020年杭州市10-35蒸吨燃煤锅炉淘汰改造补助资金的通知》合计下达燃煤锅炉淘汰补助资金6800万元。积极协调省能源局电力处,帮忙涉及自备电厂关停的桐庐汇丰制药有限公司享受相关补贴政策。9月下旬,对进度滞后的萧山区和钱塘新区,开展专项督查,摸清工作底数,查找滞后原因,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陪同省能源局督查组,赴萧山、临安、富阳、建德、桐庐、钱塘新区等任务区、县(市)进行现地督查,排查淘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对进度滞后的萧山区和钱塘新区进一步督促,压实主体责任,提出相关要求。以督查排查出的进度滞后企业为重点,加强检查督导,倒排工作时间,加快推进落实。11月20日召开全市燃煤锅炉淘汰工作专题推进会,各任务区、县(市)逐台锅炉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完成时间,市发改委分管领导同步明确任务,指定负责人,提出工作要求。12月7日,市发改委主要领导又专题研究推进。截止12月31日完成燃煤锅炉淘汰64台,超额完成淘汰50台的目标任务。
100%
15支持创业投资    新设阶段参股基金7家,批复合作基金规模25亿元以上,投资初创期企业的资金不低于引导基金实际出资额的1.5倍,投资杭州市范围内企业的资金不低于引导基金实际出资额的2倍。    经市创投引导基金管委会批准,2020年度,新设阶段参股基金13家,批复合作基金规模56亿元。投资初创期企业的资金超过引导基金实际出资额1.5倍,投资杭州市范围内企业的资金高于引导基金实际出资额的2倍。主要举措: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生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破解创投企业“注册难”,优化创投备案、创投企业年检办理流程。举办第四届“万物生长大会”,扩大杭州创投影响。二是加强与龙头机构合作力度。通过加强与龙头机构的“点对点”对接,成功引进并加快培育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投机构,增加了杭州创投资本力量。三是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参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聚焦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在支持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上取得成效。100%
16落实惠企政策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水、电、气价格的临时性(阶段性)降价优惠政策,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文件。    (一)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根据国家和省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高耗能行业用户除外)电费,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截至11月底累计为全市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16.86亿元(12月数据暂未出)。
    (二)制定实施企业用气、用水价格优惠政策。根据省门站价格调整,多次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用气实施更优惠的价格政策,企业用气价格年内最大降幅达21%,目前企业用气价格为每立方米3.10元(煤改气2.92元)。同时,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企业用水到户价格下调10%,其中非工业水价从每立方米4.4元降至3.96元,工业水价从4.7元降至4.23元。截至11月底累计为全市企业降低用水、用气成本约6.33亿元,均超额完成省里布置的降费目标。
100%
    2.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落实中央专项再贷款优惠资金150亿元以上;商请银行为全市重点项目新增贷款1000亿元。    1、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落实中央专项再贷款优惠资金176亿元。市发改委第一时间争取3000亿元的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政策,最终有306家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全国性名单和发改系统地方性名单,争取落实到优惠信贷资金176亿元。从已获得优惠贷款的企业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2.73%,有效缓解企业复工复产“六难”中的“资金周转难”。
    2、2020年度商请银行为全市重点项目新增贷款超1000亿。措施:一是强化工作机制,以重点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工作为抓手,实施   “红领金”计划,通过召开专题对接会、上门服务等、签约结对等,加大银项对接力度。二是强化重点支持。按照“六稳”“六保”要求,加大对确保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新基建”“新制造业”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力度。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在杭银行建立专属服务团队、专属绿色通道、专属规模保障、专属服务方案、专属优惠政策等服务机制,综合运用表内外融资、PPP、银团合作、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多维度拓展项目金融服务。
100%
    3.协调保障全市物流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运输畅通,为重点疫情物资保障车辆申请发放不少于3000张抗疫物资运输车辆专用通行证。    协调保障全市物流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运输畅通,为重点疫情物资保障车辆实际发放3161余张抗疫物资运输车辆专用通行证。100%
    4.完成“亲清在线”中诉求在线直达、事项在线许可、政策在线兑付、服务在线落地等几大功能基础开发,确保今年上线政策100条以上。    7月3日,“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发布,包括惠企政策在线兑付、行政审批在线许可、企业诉求在线直达、服务绩效在线评价、政企交流在线互动五大功能。截至12月21日,平台已上线政策300条,累计兑付71.9亿元,惠及企业26.9万家、员工80.0万人。100%
17双创示范建设    1.安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2个实施项目,完成投资181亿元。    前三季度累计投资已完成272.0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00%
    2.对钱塘新区加大赋能赋权,主动对接明确服务清单,制订《关于加快推进杭州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    发挥好统筹、督促和指导作用,主动对接钱塘新区问需求制定服务清单,落实建立协同工作体系、加大赋能赋权力度、复制集成开放创新政策、高水平建设创新载体方面等11个方面内容,将省支持意见以清单化表格化形式进行分解,逐条分解至市直各部门,定期跟踪落实情况,确保政策“条条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持续推进硅谷钱塘中心建设工作。目前中心已有浙江大学硅谷中心、浙江省驻美国(北美)商务代表处以及15家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其中2020年新入住9家。100%
    3.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十四五“规划目录,完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试点市发改委数据归集工作。    已完成数据归集工作,已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十四五“规划目录,杭政办函29号文件已正式发布,已完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试点市发改委数据归集工作。100%
18军民融合发展    加大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转化,建设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纳入省级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培育)名单达到5个及以上。    一是支持协同创新载体建设。首批获评浙江省柔性电子技术等5个浙江省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培育)(全省仅11个),推荐杭齿等5个平台申报第二批省级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培育)。首批获评浙江大学等7个浙江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中心。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滨江区。指导设立杭州超导微电子、融通科技等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推荐国防科工“卡脖子”技术攻关,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任务和产业项目共117个,其中领跑技术(产品)共67个项目,产业基础领域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目录(2020年度)39个项目。
      三是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生态。联合中电海康,在未来科技城建设杭州“民参军”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民参军”一站式服务网络和全周期创新综合体,积极构建“技术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应用-体验示范”的创新生态。研究制定《杭州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及示范管理办法》《军地人才双向培育使用办法》,研究增设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认定目录。
100%
19应急管理    完成应急管理控制性指标,系统内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0,较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0。    一、市发改委按照省、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统一部署要求,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认真宣传贯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明确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纳入党组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委党组定期听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汇报,配合市民中心物业定期在本单位内部组织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防灾减灾、节前消防安全检查等工作。年度本系统内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二、今年以来,市发改委立足发改职能,积极参与杭州市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完成各项年度任务,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制定印发了《市发改委关于杭州市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责任分解》(杭发改产业〔2020〕271号),对年度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处室,并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二是牵头开展园区安全专项整治。做好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仓储物流园区安全整治部署。三是推进天然气安全整治。落实油气管理高后果区“一区一案”,加强培训和监督检查,并重点突出第三方施工监管。四是保障重点项目安全生产。出台《杭州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考核与奖励实施办法》,将安全生产纳入考核评价内容,提高项目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加强督查,把对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列入到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派驻综合监督组的工作制度中。五是做好市级消防项目规划布局、立项审批和投资计划安排,全力支持市消防救援支队推进全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强信用监管,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印发《关于印发2020年度杭州市联合奖惩清单的通知》(杭信办〔2020〕3号),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加强联合奖惩。按照《关于印发2020年度杭州市联合奖惩清单的通知》(杭信办〔2020〕3号),试行分类分级监管。七是突出规划引领,保障安全生产发展。在市级“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中,将安全生产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举措。市发改委会同各区、县(市)发改部门,对各区县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的内容予以明确,确保全市范围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纳入“十四五”规划。
100%


打印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489444/2021-00002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1-12

市发改委年度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 2021-01-12 11:23

浏览次数:

序号目标名称考核指标年度完成情况年度完成工作量
1稳定物价    1.加强“菜篮子”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优化布局,新增生产、流通环节和调整零售环节监测点不少于50家,实现全国价格监测质量考核满分。  
    2.加强价格分析、预测、预警,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协调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足额发放价格补贴,兜住民生底线。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
    1.加强“菜篮子”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优化布局,完成监测点增点扩面50家的目标任务,1-4季度全国价格监测数据质量考核满分。
    2.面对疫情,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密切关注价格走势,服务政府决策;关注民生,扎实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兜底民生底线。今年1-9月连续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全市153余万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1.95亿元;累计向全市60余万企业退休人员发放浮动价格补贴1.09亿元(市人力社保局因省平台原因,部分月份数据暂无法统计,具体金额为估算数据)。
    3.   2020年,我市CPI累计上涨2.1%,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21位;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与台州并列全省第5位,完成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5%的价格调控目标。
100%
2信用杭州建设    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家政”“信易贷”“信用+园区”等信用应用场景落地。
    1.实现“安心找家政”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对接,推出2个“信用+家政服务”应用场景;
    2.实现杭州“E融平台”与全国“信易贷”平台对接,新增2个信用贷款产品;
    3.结合钱江分,在一个特色小镇(园区)试点开展“信用+园区”创建活动,推出5个守信激励场景应用。
    一、“信用+家政”
    (一)完成情况:“安心找家政”场景的技术开发已完成,与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实现数据共享,前端和后台的主要功能已经实现。目前已归集我市家政企业80家,家政人员信息38000余条。
    (二)工作举措、成效:1、杭州家政信用信息平台上线。为扩大家政信用信息应用范围、提升使用便捷程度,杭州家政信用信息平台积极开发了杭州“城市大脑”家政应用场景建设“安心找家政”,已与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成数据共享。2、与“钱江分”数据对接。在杭州城市大脑“安心找家政”应用场景中,增加家政服务人员的“钱江分”评价维度,达到完善家庭服务员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家政服务活动,维护家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设目标。3、推出三替家政应用场景。
    二、“信易贷”
    (一)与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优化数据共享机制,对接数据资源局、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新增全市不动产、人才、专利、人行全省有贷户、省税务、企业被执行人等数据维度;改进现有数据质量、更新、维度等问题,特别是税务、社保、公积金等关键数据问题,提升平台数据质量。(二)加强对接多方渠道,探索平台更多合作场景。以系统对接方式与国家信易贷平台成功对接,实现双方入口互赠,并将融资数据实时反馈给国家平台,成为“信易贷”全省第一个、杭州唯一的入口。此外,市经信局、市工商联合作,在与杭州市与市商务局合作,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惠企服务平台及杭商之家APP上线“杭州e融”入口,为平台扩充流量入口。(三)推出信用贷专项产品开发,目前平台已上线金融产品287个,其中信用类产品138个。平台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合开发平台专项产品,上线了和“杭信贷”、“联合银行小微e贷”两款信用贷专项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信贷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专业、更深层次的信息产品服务。
    三、 “信用+园区”
    萧山信息港小镇以一二期为试点,深入研究信用应用场景建设,从个人及企业法人两个角度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经过一年以来的建设和完善,信用分应用场景覆盖率日益提高,群体参与数量不断增加,信用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夯实基础,不断完善个人信用建设机制。一是出台信息港《钱江信用分试点办法(草案)》,从支持创新券额度再提升、支持会议室租赁享折扣、支持商配消费再优惠、支持媒体宣传优先化、支持园区活动报名扩范围、支持微巴士代金券免费领、支持流动车位办理享优惠等七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信息港小镇群体“钱江分”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信用体系影响力。二是增加信用应用场景,推出“信用分体检套餐”、   “信用码上游”服务等多项信用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各项优惠措施共受益5000余人,涉及100多家企业。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园区公众号、短视频等媒体渠道多次分阶段式进行宣传推广,借助媒体影响力,扩大信用体系宣传覆盖面,以激励群众提高信用意识,将信用分真正打造成为便民利民、提升素养的有效手段。(二)以点构面,信用制度框架更加健全打造服务企业信用应用场景,建立企业新型信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得出企业信用分,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统计模型。二是建立杭州湾信息港企业信用分大数据分析系统,并可直接嵌入信息港现有   OA   系统,定期自动或手动从各端口采集企业数据。同时,可对企业信用分进行汇总统计和走势分析。三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园区监管机制,为园区管理者开展和推动分级分类监管、防控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多管齐下,信用平台活动更加丰富积极与杭州惠民征信、市民卡中心对接,在人才招聘活动方面,通过对应聘者信用认证的方式,更好的帮助招聘企业确认应聘者信息的真实性,大大提高招聘的效率及精准度。在相亲交友方面,信息港“精英交友会”引入信用分模块,通过对交友人员信息的认证,增加活动的透明度,给职工更好的体验感,进一步扩大信用的渗透力。
100%
3规划编制实施    1.制定《杭州市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
    2.总结评估杭州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形成评估报告;
    3.编制《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形成初稿。
    总结评估杭州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报送省发改委;制定印发《杭州市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和《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费管理办法,经过市政府同意,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关于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录的通知》(杭政办函〔2020〕29号)基础上,增补部分2项一般专项规划和2项登记备案规划列入编制目录;完成《杭州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通过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和市规委会审议,形成《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初稿,向戴市长专题汇报。   纲要稿完成第一轮市级部门和区、县(市)征求意见,召开专题对接会,对接征求意见情况和专项规划编制情况。100%
4高质量发展    在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进入全省设区市排位前三名;在全国城市经济总量(GDP)排位中,进入前九名。    完成情况:据市统计局反馈,在2019年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杭州排名第1。1-9月,杭州GDP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8,全年排名暂未出。
    工作举措:1、牵头制定高质量发展指标和重要经济指标考核办法,以考核指挥棒,推动区县(市)、部门狠抓高质量发展。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在全国、全省排名实现进位。7大转型攻坚指标,除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受疫情影响,完成难度较大之外,其余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任务,为今后杭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2、承担全市经济运行工作专班职责,在全省争先创优MEI评价中,4-6月连续三次排名全省第1。下半年MEI评价改为最佳实践案例评选后,培育并推荐的高新区(滨江)、萧山区案例又成功入选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入选数并列全省第1。获得省土地指标、能耗指标、财政资金奖励。
    3、及时研判全市经济形势,形成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或市委市政府形势分析会审议通过。
100%
5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第一。    省发改委于6月28日公布今年营商环境成绩,我市营商环境便利度得分81.15分,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一。21个省评价一级指标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获得用水用气、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开放度、注销企业”等10个指标名列全省第一,办理建筑许可、跨境贸易、办理破产、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基本公共服务等6个指标第二,纳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2个指标第三,执行合同、信用体系和信用建设、服务非公经济等3个指标第四。100%
6经济体制改革    1.制定《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重点改革任务》;    已制定完成《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重点改革任务》,提出16项重点改革任务(占全市任务的41%),122条具体计划,分别由7位市领导牵头,涉及21家市直部门和4个区、县(市)。100%
    2.组织开展全市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审核转报省发改委。    两次征集各部门、区县“四个重大”谋划成果,形成初步方案,并按照省要求将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谋划成果报送至省发改委,持续与区县对接并深化完善,重大项目已由投资处牵头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四个重大”谋划成果以专题专栏的形式体现在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100%
    3.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制定完成《杭州市天然气体制改革初步方案》。    完成了《杭州市天然气发展对策》课题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制定了《杭州市天然气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相关工作;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发改、城管、财政、国资、司法等部门参加的全市天然气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先后赴各区、县(市)和长春、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兄弟城市考查调研,厘清改革思路。根据前期考察调研和座谈了解的情况,拟制了《关于杭州天然气体制改革相关情况的报告》,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国家和省关于天然气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杭州市天然气供应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其他城市管道天然气供应体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草拟了《杭州市天然气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拟议稿)》,并征求各区、县(市)和部门意见,市政府两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进行修改。目前《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在准备向市委改革委汇报相关制定情况。100%
    4.推进“标准地”改革,实现年内新出让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出让。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根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截至11月底,全市实现省级以上及以下平台两个100%,全市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292宗,出让面积10155.02亩,均实现100%“标准地”供地。主要举措有:
    一是多措并举推进“标准地”改革。通过“标准地+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标准地+审批提速”,“标准地+代办制”,全方位、高标准推进杭州市“标准地”改革。
    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工业用地“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模式,通过深化“亩均论英雄”优化产业用地管理,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竞税收,将宝贵的土地资源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助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巩固亲清政商关系。
    三是强化运用“标准地”改革成果。推动全市工业用地项目“补短板、促开工”,通过“标准地”招商模式,工业用地项目全部按“标准地”出让,明确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和排放等指标要求,加快项目落地。
100%
7会展中心建设    1.完成杭州大会展中心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论证,提出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体制建议。
    2.完成阿里全球总部项目桩基工程。
    1、5月15日,市发改委牵头起草的《关于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的情况汇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汇报中提出了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模式。目前大会展中心进展顺利,一期530亩土地已完成摘牌,计划于年底前开工。
    2、克服疫情影响,完成阿里全球总部项目桩基工程,目前已开始地下室施工。
100%
8扩大有效投资    1.会同市规资局出台《杭州市工业用地项目“补短板、促开工”工作指引》,提高产业项目落地率,实现制造业项目用地出让后半年内开工率达到70%。
    2.安排市重点实施项目374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257亿元。
    3.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交通投资增长15%、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
    1.今年4月7日,市发改委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拟定并印发了《杭州市工业用地项目“补短板、促开工”工作指引》,在全国率先实行工业用地“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模式,通过深化“亩均论英雄”优化产业用地管理,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目前全市4月8日至6月30日新出让的74宗工业用地,均达到半年内开工,半年内开工率100%。主要举措有:
    一是严格按照“标准地”实现净地出让。不断强化审批部门与招商部门的前后衔接,做深前期谋划,做好土地出让前的各项区域评估和“三通一平”等基础性保障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共出让工业用地295宗,出让面积10885亩,均实现100%“标准地”供地。
    二是建立“绿、黄、红”灯预警机制,重点推动亮红灯项目。各地发改、规资、住建等部门落实阶段专员跟踪项目进展,联合克难攻坚,加快推进亮灯项目,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全面应用“亲清在线”行政许可模块。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切实提高企业主体感受度,抢抓关键节点的审批进度。
    2.2020年,我市安排实施重点项目374个,1-12月,我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79.20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23.11%。主要举措及成效有:
    组织开展重大活动,营造项目推进浓厚氛围。一是开展两次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两次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仪式;全市共有93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251亿元。二是开展重大项目立功竞赛活动。会同市总工会通过评先评优、评选五一劳动奖章(状)等活动,充分发挥立功竞赛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强化项目协调服务,优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一是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期制定重点项目复工计划,分批落实87.5万个口罩助力74个省重点项目、273个市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复工。二是实施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在2020年重点实施项目中选取投资规模较大的重中之重项目,由28位市领导亲自挂钩联系、指导、协调,充分发挥市领导在协调推进重点项目上的突出作用。三是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成立“1+1+X”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建立“项目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发改委、市政府”三级协调服务机制,共现场调研137个项目,召开160次协调会,帮助解决130个问题,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有效发挥10个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派驻综合监督组作用,监督组监督检查1200余次,组织或参加协调会议550余次,提出整改意见230余条,发出《整改通知书》30余份,协调解决问题160余个。
    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提质提速提效。一是加强用地保障。用足用好省下达的农转用切块指标,制定《2020年杭州市本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实施项目139个,建设用地4272亩,同时,抢抓“窗口期”项目,22个单独选址重大项目上报省发改委争取用地指标,   9个项目列入第一批申报计划,有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会同财金处编制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名单,商请各银行在资金、利率等方面给予重点项目以重点支持,省市重点项目贷款累计超1000亿元。 
    3.1-11月,民间项目投资增长4.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1%、交通投资增长4.2%、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1.3%。主要举措有:
    一是投资总量及增幅位居全省前列。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年1-11月,杭州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排名全省第二,比全省平均高1.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在7%左右。在投资专班评价指数中,一、二季度投资目标完成度排名全省第一,三季度萧山区代表杭州市获全省投资专班争先创优行动“最佳实践”。
    二是投资结构仍需优化。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受1-11月工业投资仅增长5.5%(年度目标增长15%)的影响,完成全年目标难度很大。交通投资主要受疫情和地铁工程统计口径调整的双重影响,15%的年度目标也很难完成。(1-12月数据未出)
100%
9推进“六新”发展    抢抓新基建机遇,全面推动新基建、新消费、新智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六新”项目,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六新”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率先开展的“新基建”调研,形成的《杭州市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六新”发展行动方案》,已由市委市政府下发实施。召开全市“六新”发展现场会和专家研讨会,联合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杭州市“六新”发展“十大示范场景”建设指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靶向服务。召开“六新”媒体交流会,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持续宣传报道活动,会同新华社、浙江日报等12家国家和省市媒体推出报道80余篇,在全国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发挥“六新”牵头抓总作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9个新基建重大项目上报省里,总投资2286亿元,为阿里巴巴等5家企业7个数据中心项目争取用能指标45万吨标准煤,累计争取能耗指标90万吨标准煤。100%
10产业平台建设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杭州数创港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亿美元,华瑞航空实现主体施工,华润国际医疗中心实现开工,明电舍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项目一期工厂建筑、生产设备验收完成,开始试生产。    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   完成双随机抽查事项任务。组织专题普法讲座,   活动同步在凤凰网浙江客户端直播,观看人数达43.1万人次。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沟通联系,健全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和重点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加大项目走访服务力度,重点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现阶段可能面临的困难问题,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变化情况及原因、在建(拟建)项目进展情况、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对政府的诉求和建议,协助解决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点对点的服务与联系,克服疫情影响,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数创港项目、华瑞航空、华润国际医疗中心、明电舍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项目进展均符合预期。100%
    2.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
    3.出台《关于促进快递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一流快递之都的若干意见》。
    全市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累计完成固投92.5亿元。《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快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办函〔2020〕32号)已于7月27日正式印发。100%
    4.起草《关于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高新区(滨江)、余杭区开展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试点。    为满足产业园区留住人才需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市发改委会同市教育局、规资局、滨江区、余杭区等部门深入研究,针对产业园区人才子女“入园难”的问题,积极谋划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试点。现将完成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1、组建工作专班。根据2019年5月相关调研会议的精神,市发改委高度重视,提出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这一关键民生小事,以委职能处室为主,邀请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下城区教育局、丁兰幼儿园等单位专家组建了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试点工作。
    2、制定实施意见。在多方调研座谈的基础上,工作专班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关于探索推进我市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的调研与建议》,刊发在2019年第21期的《杭州政研》上。在此基础上,市发改委起草了《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并征求了23个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共征求到意见34条,采纳29条,于2020年5月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梳理了《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发展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刊登于2020年第8期《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并制作了《政策解读》宣传册,发放至各区、县(市)相关部门和产业园区进行广泛宣传。
    3、开展实地调研。市发改委会同市教育局、规资局、建委和卫健委等部门数次赴滨江区和余杭区调研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工作,实地走访了海康威视、和欣科技、奥鸣网络科技和华立创客社区等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讨论建设改造方案。
    4、推进建设试点。截至目前,滨江区海康威视嵌入式幼儿园通过摇号的方式完成3个小班共计90名幼儿新生的招生,并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学。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网易、新华网、腾讯网等各大媒体竞相报导,仅在浙江新闻客户端2天的阅读量已超过38万人次。余杭区美纶幼儿园已完成装修改造,预计于2021年春季开园招生。从社会、家长、企业和区县的反映来看,该项工作反响强烈,社会各界给予一致好评。
          5、深入总结经验。在前期开展嵌入式幼儿园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关于推进我市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由试点向推广的有关思考》,对嵌入式幼儿园在招生模式、入园时限、在园时间、存量建筑改建幼儿园标准、建筑物使用功能变更限制、税费优惠政策、教师薪酬标准和规划布局依据八个创新突破点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思考。市领导批示:此项改革创新很有必要也已取得试点成效,应予鼓励。
100%
11区域一体化发展    1.联合出台《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共同打造杭州都市区行动计划》,印发《杭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任务清单》,印发《杭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重大项目库》。
    2.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正式开园。合杭梦想小镇完成启动区块正式投运,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政策互鉴工作。
    一、工作举措
    1、配合省编制《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深入开展国家、省长三角办交办的沿沪杭产业创新带研究。牵头做好都市圈、都市区规划共绘,协同湖州嘉兴绍兴起草《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共建杭州都市区行动计划》并以四市市政府名义发布,协同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修改完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并通过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审议。分别以临空经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旅游一体化为特色,牵头编制完成杭绍、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和千黄省际生态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
    2.筹备、保障开好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做好市委常委会研究贯彻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等重要会议保障,印发市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大都市区、G60科创走廊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重大项目库并抓好督促落实。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重点区块发展,争取1.8亿省专项资金支持杭州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建设,聚焦用于生态海岸带和杭绍一体化毗邻区块。
    3. 实现杭甬双方党政代表团互访,签订《共同唱好“双城记”全力服务建设“重要窗口”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数字经济全面合作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综合交通合作协议,强化十个方面深入合作。与舟山签署一个合作框架协议和高水平开放协同合作、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协调促成刘忻市长在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代表杭州市政府与上海嘉定、无锡、合肥及中电海康公司签订“感存算”一体化合作协议,推动一批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牵头组团参加进博会G60科创走廊配套活动“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际双循环政策发布会”,共同发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实施意见》。协调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国家科技部《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推进大会。
    二、工作成效
    1.   联合都市圈城市发布“六新”发展“十大示范场景”。全国首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式运行。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国区域中心落户杭州。新建5G基站数提前完成全年建设目标,基站规模、数量均居国内城市前列。联手打造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链,与中电海康及上海嘉定、无锡、合肥五方共建国内首家跨区域跨领域“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在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成功签约。对接上海高端科创资源,“浙江上海交大海洋应用技术研究院”、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先后落户杭州。推动参与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与中国商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杭州多个企业加入大飞机产业链。
    2.梦想小镇创新生态模式异地开花结果。位于张江科技园核心区的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正式开园,累计入驻各类高科技企业9家,入驻率80%,研发人员超过200人,6家企业已在余杭完成注册。位于合肥包河区的合杭梦想小镇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引进成长型创新企业10家,引进创新型人才120名。服务区域人才创新创业,长三角人才杭州枢纽在杭州开园,浙江人才大厦年底开工建设,大厦先导区块已入驻各类创新企业96家。
    3. 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新建航站楼(T4)及陆侧交通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商合杭铁路正式开通,杭州南站启用。金建铁路、杭温铁路控制性工程正式开工。杭州绕城西复线、临金高速公路建德至金华段、千黄高速淳安段建成通车。杭绍甬智慧高速先行节点开工建设。
    4.钱塘新区、余杭区分别与海宁市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三地共建政务服务“杭海通办”跨区域行政审批机制,15项商事高频事项实现   “只进一扇门,可办三地事”。杭绍、杭海城际轨道达成合作协议,未来将实现一票制同站换乘。
    5. 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实现与沪、苏、皖试点区域直接结算,覆盖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和定点医疗机构8219家。从上海引入的杭州国际学校白马湖校区、浙江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加快建设。市二医院等5家市级医院与上海13家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市七医院等牵头成立长三角专科联盟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市儿童医院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市妇产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开展深入合作。
100%
12重大项目建设    1.加快铁路杭州西站暨湖杭铁路工程建设,杭州段完成年度投资56亿元。    1.截至12月底,铁路杭州西站暨湖杭铁路工程杭州段年度完成投资79.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1.2%。
    2.截至12月底,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已建成并于12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吴山前村站-文一西路站(不含))可研已获省发改委批复,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度完成投资4.54亿元。
    3.截至12月底,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年度完成投资6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2%。
100%
    2.建成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完成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吴山前村站-文一西路站(不含))可研批复。
    3.加快建设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年度投资65亿元。
13未来社区建设    完成上城始版桥社区、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西湖之江社区、萧山瓜沥七彩社区、钱塘新区云帆社区等5个首批未来社区试点项目九大场景方案落地,并开工建设。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上城始版桥社区、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西湖之江社区、萧山瓜沥七彩社区、钱塘新区云帆社区等5个首批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均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并开工建设,具体进展情况为:上城始版桥社区汽车南站地块安置房、始版桥地块安置房、娃哈哈人才公寓、娃哈哈总部大楼均已开工建设;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常青、茶都名园、碑亭路南侧、碑亭路北侧四个安置房项目、邻里文化中心、小学、幼儿园均已开工建设;西湖之江社区邻里中心地块已开工建设;萧山瓜沥七彩社区一期已完工并投入运营,二期B区块已开工建设,C区块挂牌出让准备;钱塘新区云帆社区已全面开工建设。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1、积极争创试点。在全省两批60个试点项目中,我市共有11个试点列入(其中第一批7个、第二批4个),试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涵盖全拆重建类、拆改结合类、规划新建类、全域类等多种类型,其中上城始版桥社区、萧山瓜沥七彩社区分别被确定为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联系点。
    2、建立健全机制。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城建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市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分管城建副秘书长担任召集人、18个市级部门组成的统筹协调专班,各区县(市)也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区县(市)主抓”的工作体系。
    3、及时出台政策。出台《高质量推进杭州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9]90号),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资金保障、服务供给、数字转型、深化改革等方面指导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同时,会同市财政局、规划自然资源局、园文局、建委等市级部门,积极研究相应的政策操作细则。
    4、有力推进试点建设。统筹协调专班及时召开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建设方案联审会、规划方案论证会、实施方案评审会、专题协调会等,研究解决试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项目推进路径。刘忻市长、纪委陈擎苍书记多次赴项目现场实地调研督查,戴建平常务副市长、缪承潮副市长多次召开全市未来社区建设推进会,部署试点创建工作。市领导多次对未来社区建设作重要批示,要求我市在全省未来社区建设中当先锋,近期市领导批示:“未来社区工作很有意义、惠民利民,应抓紧抓好”。
    5、开展广泛宣传。围绕未来社区“建设内涵、实施路径、试点推进”等内容,通过开展大讨论、创新论坛、电视电台专访、报纸专刊、新媒体公众号等方式,加大对民众宣传力度,着力普及未来社区建设初心和理念。
100%
14清洁能源    新增煤炭消费项目实施减量替代。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5%以上。年底前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50台以上。    2019年煤炭消费总量已完成较2015年下降5%的目标,今年通过落后产能淘汰和关停富春江环保热电,前三季度又消减用煤68万吨,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疫情期间结合复工复产,对部分企业淘汰工作情况进行摸底。4月初,对涉及锅炉淘汰的企业逐一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淘汰工作进展情况和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协调生态环境、财政等相关部门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拟制了《关于下达2020年度杭州市燃煤锅炉淘汰改造计划的通知》,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切实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   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通知》要求,再次对全市锅炉淘汰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对列入淘汰计划的锅炉,完善一炉一策方案,明确淘汰方式和时间节点,并上报省能源局。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分配下达2020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燃煤锅炉淘汰部分)的通知》和《关于下达2020年杭州市10-35蒸吨燃煤锅炉淘汰改造补助资金的通知》合计下达燃煤锅炉淘汰补助资金6800万元。积极协调省能源局电力处,帮忙涉及自备电厂关停的桐庐汇丰制药有限公司享受相关补贴政策。9月下旬,对进度滞后的萧山区和钱塘新区,开展专项督查,摸清工作底数,查找滞后原因,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陪同省能源局督查组,赴萧山、临安、富阳、建德、桐庐、钱塘新区等任务区、县(市)进行现地督查,排查淘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对进度滞后的萧山区和钱塘新区进一步督促,压实主体责任,提出相关要求。以督查排查出的进度滞后企业为重点,加强检查督导,倒排工作时间,加快推进落实。11月20日召开全市燃煤锅炉淘汰工作专题推进会,各任务区、县(市)逐台锅炉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完成时间,市发改委分管领导同步明确任务,指定负责人,提出工作要求。12月7日,市发改委主要领导又专题研究推进。截止12月31日完成燃煤锅炉淘汰64台,超额完成淘汰50台的目标任务。
100%
15支持创业投资    新设阶段参股基金7家,批复合作基金规模25亿元以上,投资初创期企业的资金不低于引导基金实际出资额的1.5倍,投资杭州市范围内企业的资金不低于引导基金实际出资额的2倍。    经市创投引导基金管委会批准,2020年度,新设阶段参股基金13家,批复合作基金规模56亿元。投资初创期企业的资金超过引导基金实际出资额1.5倍,投资杭州市范围内企业的资金高于引导基金实际出资额的2倍。主要举措: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生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破解创投企业“注册难”,优化创投备案、创投企业年检办理流程。举办第四届“万物生长大会”,扩大杭州创投影响。二是加强与龙头机构合作力度。通过加强与龙头机构的“点对点”对接,成功引进并加快培育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投机构,增加了杭州创投资本力量。三是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参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聚焦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在支持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上取得成效。100%
16落实惠企政策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水、电、气价格的临时性(阶段性)降价优惠政策,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文件。    (一)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根据国家和省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高耗能行业用户除外)电费,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截至11月底累计为全市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16.86亿元(12月数据暂未出)。
    (二)制定实施企业用气、用水价格优惠政策。根据省门站价格调整,多次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用气实施更优惠的价格政策,企业用气价格年内最大降幅达21%,目前企业用气价格为每立方米3.10元(煤改气2.92元)。同时,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企业用水到户价格下调10%,其中非工业水价从每立方米4.4元降至3.96元,工业水价从4.7元降至4.23元。截至11月底累计为全市企业降低用水、用气成本约6.33亿元,均超额完成省里布置的降费目标。
100%
    2.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落实中央专项再贷款优惠资金150亿元以上;商请银行为全市重点项目新增贷款1000亿元。    1、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落实中央专项再贷款优惠资金176亿元。市发改委第一时间争取3000亿元的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政策,最终有306家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全国性名单和发改系统地方性名单,争取落实到优惠信贷资金176亿元。从已获得优惠贷款的企业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2.73%,有效缓解企业复工复产“六难”中的“资金周转难”。
    2、2020年度商请银行为全市重点项目新增贷款超1000亿。措施:一是强化工作机制,以重点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工作为抓手,实施   “红领金”计划,通过召开专题对接会、上门服务等、签约结对等,加大银项对接力度。二是强化重点支持。按照“六稳”“六保”要求,加大对确保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新基建”“新制造业”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力度。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在杭银行建立专属服务团队、专属绿色通道、专属规模保障、专属服务方案、专属优惠政策等服务机制,综合运用表内外融资、PPP、银团合作、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多维度拓展项目金融服务。
100%
    3.协调保障全市物流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运输畅通,为重点疫情物资保障车辆申请发放不少于3000张抗疫物资运输车辆专用通行证。    协调保障全市物流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运输畅通,为重点疫情物资保障车辆实际发放3161余张抗疫物资运输车辆专用通行证。100%
    4.完成“亲清在线”中诉求在线直达、事项在线许可、政策在线兑付、服务在线落地等几大功能基础开发,确保今年上线政策100条以上。    7月3日,“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发布,包括惠企政策在线兑付、行政审批在线许可、企业诉求在线直达、服务绩效在线评价、政企交流在线互动五大功能。截至12月21日,平台已上线政策300条,累计兑付71.9亿元,惠及企业26.9万家、员工80.0万人。100%
17双创示范建设    1.安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2个实施项目,完成投资181亿元。    前三季度累计投资已完成272.0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00%
    2.对钱塘新区加大赋能赋权,主动对接明确服务清单,制订《关于加快推进杭州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    发挥好统筹、督促和指导作用,主动对接钱塘新区问需求制定服务清单,落实建立协同工作体系、加大赋能赋权力度、复制集成开放创新政策、高水平建设创新载体方面等11个方面内容,将省支持意见以清单化表格化形式进行分解,逐条分解至市直各部门,定期跟踪落实情况,确保政策“条条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持续推进硅谷钱塘中心建设工作。目前中心已有浙江大学硅谷中心、浙江省驻美国(北美)商务代表处以及15家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其中2020年新入住9家。100%
    3.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十四五“规划目录,完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试点市发改委数据归集工作。    已完成数据归集工作,已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十四五“规划目录,杭政办函29号文件已正式发布,已完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试点市发改委数据归集工作。100%
18军民融合发展    加大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转化,建设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纳入省级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培育)名单达到5个及以上。    一是支持协同创新载体建设。首批获评浙江省柔性电子技术等5个浙江省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培育)(全省仅11个),推荐杭齿等5个平台申报第二批省级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培育)。首批获评浙江大学等7个浙江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中心。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滨江区。指导设立杭州超导微电子、融通科技等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推荐国防科工“卡脖子”技术攻关,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任务和产业项目共117个,其中领跑技术(产品)共67个项目,产业基础领域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目录(2020年度)39个项目。
      三是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生态。联合中电海康,在未来科技城建设杭州“民参军”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民参军”一站式服务网络和全周期创新综合体,积极构建“技术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应用-体验示范”的创新生态。研究制定《杭州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及示范管理办法》《军地人才双向培育使用办法》,研究增设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认定目录。
100%
19应急管理    完成应急管理控制性指标,系统内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0,较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0。    一、市发改委按照省、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统一部署要求,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认真宣传贯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明确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纳入党组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委党组定期听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汇报,配合市民中心物业定期在本单位内部组织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防灾减灾、节前消防安全检查等工作。年度本系统内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二、今年以来,市发改委立足发改职能,积极参与杭州市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完成各项年度任务,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制定印发了《市发改委关于杭州市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责任分解》(杭发改产业〔2020〕271号),对年度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处室,并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二是牵头开展园区安全专项整治。做好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仓储物流园区安全整治部署。三是推进天然气安全整治。落实油气管理高后果区“一区一案”,加强培训和监督检查,并重点突出第三方施工监管。四是保障重点项目安全生产。出台《杭州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考核与奖励实施办法》,将安全生产纳入考核评价内容,提高项目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加强督查,把对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列入到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派驻综合监督组的工作制度中。五是做好市级消防项目规划布局、立项审批和投资计划安排,全力支持市消防救援支队推进全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强信用监管,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印发《关于印发2020年度杭州市联合奖惩清单的通知》(杭信办〔2020〕3号),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加强联合奖惩。按照《关于印发2020年度杭州市联合奖惩清单的通知》(杭信办〔2020〕3号),试行分类分级监管。七是突出规划引领,保障安全生产发展。在市级“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中,将安全生产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举措。市发改委会同各区、县(市)发改部门,对各区县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的内容予以明确,确保全市范围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纳入“十四五”规划。
100%